陈星灿:中国青铜时代文化主体由长江与黄河流域青铜文明共同建构
中新网四川广汉10月19日电 (记者孙自法)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10月19日指出,长江与黄河流域的青铜文明交相辉映、相互影响,共同建构了中国青铜时代绚丽辉煌的文化主体。中国考古学会第二十一次年会“互动与交流视野下的长江流域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当天在三星堆遗址所在地...
陈星灿:推动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已成为重要课题
中新网北京4月29日电(记者孙自法谢雁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4月29日指出,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推动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融合发展,更好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已成为考古文博领域的重要课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中国历史研究...
从哪来、到哪去,李零、陈星灿等共谈“柴尔德与中国考古学”
讲座由商务印书馆主办,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与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安家瑗三位考古学者,从20世纪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的学术与生平出发,畅谈柴尔德对中国考古学方法与思想的启发,并分享关于中国考古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考。“柴尔德与中国考古学”主题讲座现场他是20世...
一个考古学家的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认为,安志敏后来坚持田野考古的道路,以新石器时代考古为主,又能兼顾旧石器时代和历史时期考古研究,同时,他的视野开阔、研究领域广、钻研又深,应当跟他所受的专业训练和多位老师的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主持发掘:提出“中原中心说”工作后,安志敏迅速成长。28岁时,他就开始主持在...
焦点访谈丨探源中华文明 关注这些考古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水稻的驯化、栽培,像北方地区的粟、黍的栽培驯化,北方地区粟、黍向中亚,向欧洲扩散,这都是我们文化创新性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连续性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历经时间、空间、王朝、社会性质等变化,但文明形态没有断裂、文明底蕴历久弥丰。...
不只考古与保护 三星堆、金沙遗址从古蜀文明望向未来|封面关注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殷墟博物馆馆长陈星灿看来,文化序列的建立,颠覆了人们原本对四川盆地乃至长江上游地区在约公元前3000-1000年文明发展程度的认识,因而“三星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陈星灿(图据受访人)这种认识,让人们重新审视中华文明探源的工作。“过去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时候...
李零、陈星灿、安家瑗三位考古学者共谈“柴尔德与中国考古学”
人民网北京5月14日电(韦衍行)“柴尔德与中国考古学”主题讲座近日在涵芬楼书店举行。本次讲座由商务印书馆主办,邀请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与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安家瑗三位考古学者,从20世纪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的学术与生平出发,畅谈柴尔德对中国考古学方法与思想的启发,...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殷墟博物馆新馆对公众开馆...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殷墟博物馆馆长陈星灿“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是甲骨文的故乡,汉字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是我国首批国宝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地。”2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考古所”)所长、殷墟博物馆馆长陈星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更为全面、系统、深入浅出...
社科院考古所所长陈星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较大进展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物科技创新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星灿介绍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进展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新石器时代存在的五种生业经济类型与龋病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
...编后 访谈人:陈星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
陈星灿:《中国出土彩陶全集》共十卷,收录了新石器时代早期晚段到青铜时代晚期(新疆晚至汉代)的彩陶2460多件。所谓全集,只能是相对而言的。出土彩陶数以万计,不可能把所有出土的彩陶都包罗进来。在器物的选择上,考虑到过去出版的彩陶著作和著录很多,为避免重复,我们主要收录最近三四十年新出的有代表性的重要彩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