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作言黎乐民:中国科技期刊争稿源 转变评价体系很重要
国内学界对一些国际刊物的过分推崇,乃至推广到以刊物影响因子的高低去衡量论文的成就或作者的学术水平,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我国科学的发展。夏建白(《科学通报》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我国的科学出版机构与国际大出版集团相比,处于起步阶段,很难竞争。我国的科学出版对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技战线上所取得的成就...
中国科技期刊多而不强 优秀稿源外流严重
2009年8月31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宣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系列和《自然科学进展》正式合并,吹响了科技期刊强强联合的号角,希望藉此把中国科技期刊做大做强。时隔一年之后,本报记者在一次会议上专访朱作言院士和《中国科学:化学》主编黎乐民院士,请他们谈谈这一年来的感受。必须强——不能被外国...
自强啊,中国的科技期刊
2009年8月31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宣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系列和《自然科学进展》正式合并,吹响了科技期刊强强联合的号角,希望藉此把中国科技期刊做大做强。时隔一年之后,本报记者在一次会议上专访朱作言院士和《中国科学:化学》主编黎乐民院士,请他们谈谈这一年来的感受。必须强――不能被外国...
张玉国的无奈和游苏宁的叫停:科技期刊国际合作艰难前行
从科学出版社及其中国期刊而言,这自然也是很好的“买卖”。增加了国际访问量就会增加论文被引用的几率,这也就意味着期刊的影响因子有可能提高。而国内期刊影响因子低和人们普遍认为的国内期刊论文少人关注长期以来困扰着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让很多科学家投稿到海外。“吸引不到高质量的论文,期刊的质量很难保证,”著名金...
分析;关于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思考
影响因子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期刊以及其中论文的质量,但毕竟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比如,它的计算仅根据论文发表后两年的被引用情况,论文所涉及的领域的热门程度比论文本身的质量权重更大等等。不管怎么说,科学家向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投稿是无可非议的。任何人要强行改变这种状态是徒劳的。期刊工作者实际能做的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