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历史之旅:探索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和理解原子的
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J.J.)汤姆孙在1897年发现了电子,根据科学史研究所的说法。最初被称为“小颗粒”,电子带有负电荷,并与带正电的质子产生电吸引力。电子在被称为轨道的路径中围绕原子核运动,这一理念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厄温·薛定谔在1920年代提出。今天,这个模型被称为量子模型或电子云模型。围绕原子的内部...
1932,物理学的奇迹之年丨展卷
在这一年里,物理学界迎来了一系列划时代的发现: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和安德森观察到正电子,实验引领了物理学的前进;与此同时,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标志着大科学的诞生。这些突破性的进展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物理学的天空。本文经授权摘自《根本哈哥的浮士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4年7月)第十三章《奇迹年》,有删减。
人类创造的极限速度,仅比光速慢3.6毫米/秒!加速器的工作原理
加速器也被称为对撞机。最早的对撞机模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由在曼彻斯特的卢瑟福在1907年设计。当时他使用α粒子撞击金箔,观察了大量的α粒子在金原子散射后的偏转角度。通过这个实验,他发现了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心里,电子则围绕这个核心运转,这是人类对原子结构的重要发现。那么,用作探针的α粒子...
原子核从何而来_腾讯新闻
1919年,卢瑟福利用来源于镭原子核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轰击纯的氮气,不仅发现了质子,还产生了氧,核反应式是14N+α→17O+p当然,17O的鉴别还是布兰克特在1925年完成的。1932年,查德威克利用9Be(α,n)12C反应发现了中子。193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就开始利用中子轰击从氢到铀的一系列靶原子核,发现了许多新...
原子核从何而来
1919年,卢瑟福利用来源于镭原子核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轰击纯的氮气,不仅发现了质子,还产生了氧,核反应式是14N+α→17O+p。当然,17O的鉴别还是布兰克特在1925年完成的。1932年,查德威克利用9Be(α,n)12C反应发现了中子。193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就开始利用中子轰击从氢到铀的一系列靶原子核,发现了许多新...
基本粒子8︱卢瑟福是怎样发现原子核的?这个过程可不简单
还有一些实验可以给卢瑟福提供参考(www.e993.com)2024年11月5日。例如,我们发现阴极射线,也就是电子,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很远的距离,这也意味着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因此,卢瑟福设想了它的原子模型。原子核带正电以平衡电子电荷,含有原子绝对部分的质量,但体积很小,电子在原子核外绕原子核运行。
研究表明电子有望被再分为三种粒子
最早的原子模型是汤姆孙的梅子布丁模型。发表于1904年,汤姆逊认为电子在原子中均匀排列,就像带正电布丁中的带负电梅子一样。1909年,著名的卢瑟福散射实验彻底地推翻了这模型。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盖革(H.Geiger)及学生马斯登(E.Marsden)在做α粒子和薄箔散射实验时观察到绝大部分α粒子几乎是直接穿过铂箔,但...
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卢瑟福高唱一曲好运来
厄内斯特·卢瑟福就是一个研究放射性的科学新星。但就到现在为止,他和这个原子结构还是毫无联系。1902年他和同事发现一种放射性从在于一种放射性元素到另一种元素的转变过程中,卢瑟福也在这种放射性中发现了两种不同的放射性衰变,就是α射线与β射线,后来还发现了γ射线。β射线被证明是电子,与阴极射线相同;γ射线...
电子真的是在绕原子核转吗?
汤姆逊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成功的发现了电子的存在,认为电子是镶嵌在原子上的,而原子内部存在数量相对应的正电荷,以保证整个原子呈现电中性,而阴极射线就是电子在受到激发后飞出原子产生的。我们再来看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也就是咱们最熟悉的原子模型)...
这三大物理发现,撕开了原子的内部
汤姆逊本人因为发现电子获得1906年诺贝尔奖。他还有个很有名的学生,叫卢瑟福,因为发现原子核、质子,以及其它放射性方面的贡献而获得1908年诺贝尔奖,被人们称为原子核物理之父。后来,查德威克发现中子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奖,这样原子的全部组分都是在卡文迪许实验室找到的。从1904年至1989年的85年间,卡文迪许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