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东坡文化 传承经典家风丨司马谈《临终遗训》——子承父业做大事
父亲的嘱托对司马迁写作《史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来,司马迁子承父志撰写了《史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史记》是父子两代人的心血结晶。司马谈教育孩子要从小立大志,做大事,这十分值得我们学习。扫码...
公交车厢变身亲子空间,父子情深爱意满满
6月14日上午,“感动青岛”道德模范董述飞将302路线“青年文明号”驶进青岛弘德小学,与学生们一起开展“青年文明号”开放日活动。到达弘德小学后,董述飞为学生们讲述了司马谈、司马迁两父子间的动人故事。“父爱一直都在我们身边,父亲节快到了,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卡片,你们把想对爸爸说的话写在上面吧。”...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很难说。时间很快来到了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这里,虽然司马喜没什么特别的表现,但对司马迁来说,起码曾祖和祖父的葬地,已经有了明确的地点。接下来,将是司马谈、迁父子的舞台了。四司马迁写自己家族,从周宣王到汉初,其间六百年,人物众多,却只用了不足三百字。那些书写之外的巨大空白,像充满诱惑的歌声,吸引着善于...
“观天地,察人事,明自身”的史,其起源和职任是如何演变的?
虽然司马父子怀抱雄心,学问满腹,最终却在世俗秩序里卑微到了近乎可悯的地步。只是,他们从未忘记自己从血脉而来的内在骄傲,不甘心就这样变得无关紧要,就像《太史公自序》里司马谈的遗嘱:“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
渭南市博物馆:通过“十大人物”串联五千年历史
司马迁出身于史官世家,少年时随父司马谈读书,从董仲舒受学《春秋》,向孔安国问疑《尚书》。二十岁出游,历经长江、湘江、沅江、淮水、泗水、黄河等流域,沿途考察名胜古迹,访问历史遗事,调查社会风俗。元狩三年(前108年),司马迁接替父亲,被任命为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倡议并主持改革历法工作,参...
司马迁写《史记》也有参考文献?
许多人对中国史的认识开始于司马谈、司马迁父子撰写的《史记》,作为中国私人著史的开端,太史公父子不仅将神话中的五帝时代到西汉初漫长而繁杂的历史整理成一部辉煌巨著,也为后世著史者“打了样”,为2000多年的历史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www.e993.com)2024年11月22日。《史记》这座万丈高楼是不可能凭空“平地起”的,那么为司马迁参考了哪些文献资...
辛德勇读《史记》丨《太史公书》算是谁写的书?
在一封写给友人的信函中,针对颜师古的看法,钱氏明确指出,所谓“太史公”者,乃“汉时之官名,司马谈父子为之。故《史记·自序》云‘谈为太史公’,又云‘卒三岁而迁为太史公’;《报任安书》亦自称‘太史公’。‘公’非尊其父之称”。钱大昕并在这通信的后面针对所谓“太史公”为尊称之说随手写下这样一段...
“孩子,我以你为荣”!典籍里的父子情太感动了
“史官要敬畏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告诫司马迁“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李时珍之父李言闻叮嘱李时珍“可以不取功名,但不可不立志”——徐霞客父亲徐有勉鞭策徐霞客一句句殷切的叮嘱饱含父亲对儿子最深沉的爱一起重温《典籍里的中国》那些醇厚绵长的父子情李时珍父子并肩逆行用...
论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和延展 ——兼论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发展模式
这是较早的在史学理论著作中对司马谈父子的《太史公书》作史书的认定,但仍然保留认为它与《吕氏春秋》一脉相承的思想旧迹。《史传》对《太史公书》的史书性质的认定,其实是对东汉末史学独立思潮涌动的确认。他还认为,班固撰史是“因循前业,观司马迁之辞,思实过半”。并对有关东汉的纪传体史书作了一一的列举,...
今晚报:藏书修史的班氏父子
陈德弟两汉时期有三对父子才华卓著,他们因赓修史籍而名垂青史,分别是司马谈和司马迁、刘向和刘歆、班彪和班固,谈、迁因《史记》而不朽,向、歆以《别录》《七略》而闻名,彪、固由《汉书》而盛誉,上述杰作皆父子两代修成。《汉书》以史料翔实、叙事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