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在这里诞生
它就是由中国自主研制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从2003年萌发量子卫星通信的想法,到2017年“墨子号”预定科学实验任务全部完成,中国科学家经过了14年的努力。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漂亮“冲刺”背后,是他们追求原创、铢积寸累、协同攻关的故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教授潘建伟介...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
通过“墨子号”的星地纠缠分发,我们能够在相距1200公里以上的两个地面站之间以1对/秒的速度建立起量子纠缠,将使得人类首次具有在空间尺度开展量子科学实验的能力,并为未来在外太空开展广义相对论、量子引力等物理学基本原理的检验做好了坚实的技术准备,成为我国在基础物理学领域对世界的又一重要贡献。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新华社甘肃酒泉8月16日电(记者吴晶晶、杨维汉、徐海涛)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量...
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以河南人墨子命名,有何玄机?
香港《南华早报》称,该卫星起名为“墨子”,不仅是因为它符合实验的开创性本质,而且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礼赞。在古代,中国就是“创新的乐土”,发明了黑火药、纸、印刷术和指南针。现在,经过数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准备通过雄心勃勃的工程重新恢复其过去的荣光。现今,以墨子名字命名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上天,对他...
...物理学奖究竟颁给了哪些量子物理学家? | 十万个量子为什么(三)
安东·蔡林格(AntonZeilinger)是奥地利科学院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研究所高级科学家,前任奥地利科学院院长。他也是优秀的量子信息学家、“墨子号”、“九章号”、“祖冲之号”和“天元号”的发明者潘建伟的导师。物理学家们对量子隐形传态的思考,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威廉??伍特斯(WilliamWootters)和朱瑞克(W....
“墨子号”量子卫星实现空间尺度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
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下,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在空间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全球将进入‘量-超...
“中国的量子计算是从站着开始的”合肥高新区有一条东西向的云飞路,量子信息这一未来产业在这里落地生花:这里汇聚了国内众多量子科技领域的头部企业,如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国仪量子等,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以及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都在这条量子科技产业带...
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上天 听听首席科学家怎么说
2016年8月16日北京时间凌晨1时40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全面领先于世界。“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期间,《环球科学》专访中国量子通信领军人物、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计划的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为读者深度解读“墨子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杰青”四年为中国量子技术筑牢根基
2016年,潘建伟团队牵头研制并成功发射了国际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20年,通过发展高亮度光与原子纠缠源、低噪高效单光子频率转换技术和远程单光子精密干涉技术,潘建伟团队成功将相距50公里光纤的两个量子存储器纠缠起来,为构建基于量子中继的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础。
看见“墨子号”——来安徽省科技馆新馆探微量子
“墨子号”的对接工作为什么在夜里进行?因为白天阳光干扰较强,夜里对接更能保证准确性。“墨子号”在太空中做了什么?“墨子号”在太空中运行的七年多时间里,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星地量子科学实验,比如全球首次千公里级星地量子密钥分发、首次千公里级星地量子隐形传态、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