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的德法共治理念
在《资治通鉴·周纪五》中有个例子,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
资治通鉴:能长期维持下去的关系,不是卑微地讨好,而是利益交换
第二、注意言辞分寸。李德林因言辞激烈而触怒杨坚,这是沟通不当的典型例子。与领导沟通时,应当注意言辞的分寸和方式,既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又要避免过于直接或尖锐,以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或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有效的沟通应当是建设性的,能够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而不是制造隔阂和矛盾。第三、学会灵活应变。
张国刚:《资治通鉴》为何无可替代?
《资治通鉴》的学术性与资治性司马光作为一个政治家、学者、史学家,他起初是想写一部翔实的历史,同时具备学术性。《资治通鉴》的编修是获得北宋朝廷支持的,宋英宗、宋神宗都曾拨款。宋神宗还亲自作序:“断之以邪正,要之于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
福利丨作为现代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读《资治通鉴》?
此外,汉代儒学还和方术合流,封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前文总结过:儒学向方术学技术,方术向儒学要旗帜。你情我愿之下,竟然得到了一个双赢的结果。我们更可以理解,为何汉武帝一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另一方面又痴迷于求仙炼药,因为两者其实是一回事,至少在汉武帝本人的理解中是一回事。——《资治通鉴:熊逸版...
《资治通鉴》:单位开始走下坡路的征兆
01《资治通鉴》故事故事接着上篇讲。子思在卫国做客,发现了一个现象。这天,卫侯心血来潮,想出了个离谱的政策。结果他的那帮大臣们,跟提前商量好了似的,一个个点头如捣蒜,全都叫好。子思看叹息了一声,“卫国上下,君不君、臣不臣”。有个叫公丘懿子的臣子听到了,就问他什么意思。子思:“君王太自...
姜鹏:为什么要读《资治通鉴》
因为《资治通鉴》是编年史,要按照年代的发展,给读者讲述每个王朝兴衰成败的过程,删除那些虚言浮词,也就去掉了很多妨碍我们洞察历史本质的干扰项,让读者直接面对影响一个时代兴衰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以汉武帝时代为例,有个名人叫司马相如,他和卓文君之间的爱情故事惊天动地,被收录进了《史记》,但《资治通鉴》里...
【“警”秀年华·文苑】慎独 淡泊 正气——《资治通鉴》中的修身...
大气坦荡,顾全大局,对个人修身养性十分重要,更是重要的人生财富。常言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说的就是一个人如果心胸开阔,才能气定神闲,举足轻重,心中无所挂碍才能勇往直前。《资治通鉴》中的慎独智慧、淡泊智慧、正气智慧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正如清代史学家钱大昕说:“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
从《资治通鉴》中汲取人生智慧:八大启示助你走向成功
《资治通鉴》中,无数历史人物的决策过程及其后果,为我们展示了智慧决策的重要性。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时,应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以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观念来制定策略。同时,它也警示我们,盲目冲动、急功近利的决策往往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资治通鉴》:如何说服一个气愤中的女人
读《资治通鉴》之三十六在周赧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赵何去世,四十五岁不到,他的儿子赵丹继位,也就是赵孝成王。赵丹刚继位的时候应该还没有成年,因此由他母亲赵威后掌握朝政。这个时候,秦昭襄王已经真正掌控了秦国朝局,以“远交近攻”的策略为主导,明显加快了对周边国家的用兵力度,几乎每年都要对...
从《三国志》到《资治通鉴》:谈谈《三国演义》诞生之前的三国史传...
如果说西晋陈寿作《三国志》是史传传统第一个重要阶段,南朝的裴松之、范晔是第二个重要阶段,那第三个重要阶段的代表作,是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司马光把零碎的史料融会贯通,用编年的方式提供了一份完整的三国史叙述。当然,《资治通鉴》的三国部分,是司马光理解的三国史,他的许多判断,今天的学者也未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