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办案指引
在具体客体表述上,有的认为本罪侵犯的是国家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赃物正常追缴活动和对违法犯罪案件的追查活动;有的认为本罪侵犯的是国家对赃物的司法追查权;还有观点认为,本罪使犯罪所形成的违法财产状态得以维持、存续,妨害了公安、司法机关利用赃物证明犯罪人的犯罪事实,从而妨害了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作用;另外,国家...
江海洋|论人形机器人的刑事主体地位与归责
此种模式下,AGI人形机器人的设计者、生产者或用户并没有通过机器人实施任何犯罪的意图,但机器人在执行日常任务时实施了犯罪行为,若是设计者、生产者或用户对机器人造成的法益侵害具有预见、避免的可能性,则法益侵害风险的实现便可作为不容许的风险创设后果而归责于设计者、生产者或用户。值得注意的是,在承认AGI人形...
江东华|论间接结果的体系定位
如果物质性结果体现的犯罪客体是实行行为的保护客体,那么就充分表明,该物质性结果是行为危险发展而来的,刑事立法者基于谦抑性的考虑,往往会将此类物质性结果作为构成要件要素加以规定,在这样的情形下,罪状中的物质性结果是直接结果、构成要件结果。仍然有两方面是需要强调的。一方面个案情境下的间接结果所呈现出的外观、...
吸收犯和牵连犯的区别举例子(牵连犯和吸收犯区别)
10、(5)牵连犯的数行为侵犯的直接客体必然是不同的,也不必作用于同一具体的犯罪对象,吸收犯的数行为必须侵犯同一或相同的直接客体,并且指向同一的具体犯罪对象。11、(6)牵连犯虽然是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但在这个犯罪目的的制约下形成了与牵连犯罪的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相对应的数个犯罪故意...
网络水军造谣抹黑到底涉哪些犯罪?解读来了
雇佣水军造谣、诋毁企业、诋毁企业负责人,这种新型犯罪会造成的伤害,远远超出了原本的诽谤罪的范围。诽谤罪本身属于是自诉案件,原则上不应该由司法机关进行公诉,诽谤罪所侵害的客体也是当事人的名誉等人格利益,社会危害相对来说不是特别大。但如今在网络舆论场上,水军成为了啸聚一方的网络恶势力,呼朋引伴在网络上发起...
金泽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的法定刑要不要修改 | 青少年犯罪问题...
所谓对向犯,理论上一般认为是指互为行为客体(对象)的犯罪(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在我国刑法上,所谓对向犯属于法定的犯罪形态,即刑法怎么规定的就怎么定罪量刑,没有给司法者提供过多可解释的空间。刑法将所谓对向犯规定为同罪同刑、异罪异刑和只罚一方三种形态,完全是基于刑法所要保护的法益考虑。对向犯的提出,对某一行为的定罪处罚...
学术前沿 | 李翔:《??新型贪污贿赂犯罪司法适用疑难问题探析》
考察贪污贿赂犯罪的沿革历史则可以发现,我国对贪污贿赂罪的性质尤其是客体或者法益上存在认识上的变化。1979年刑法在其分则第五章“侵犯财产罪”和第八章“渎职罪”中分别规定了贪污罪和受贿罪,而今的1997年刑法则将相关罪名都规定在第八章“贪污贿赂罪”中。这一变化说明,贪污贿赂犯罪一定程度上脱胎于财产犯罪同时...
杨兴培:“三阶层”犯罪结构模式的中国语境批判
尽管此前,苏联的刑法学者们,例如季斯甲科夫斯基、塔甘采夫等刑法学者也独具匠心地创立了犯罪客体(专指犯罪对象,正好跟犯罪主体形成相对应的主客体关系的客观存在物)、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的“四要件犯罪构成模式”。早期的苏联刑法学者没有用犯罪的客观要件和犯罪的主观要件,因为他们将犯罪构成...
【学习园地】诈骗犯罪认定应审查四个关键点(实例分析)
上述概念表述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非法占有目的”的含义较为模糊,容易产生歧义;二是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来界定诈骗行为过于宽泛,“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不仅在民事、行政活动中很常见,诈骗罪以外的其他犯罪也常常具有这一特征。简单地套用上述概念,则很多民事纠纷都可以解释为诈骗犯罪。
刘品新:网络犯罪案件的数字式事实重建
这一密码显然指代网安警察,说明警方修改了犯罪嫌疑人的密码,这就令人产生警方先进入犯罪嫌疑人服务器账号、后提取证据的怀疑。这一做法违反了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规则》第三十三条“网络在线提取或者网络远程勘验时,应当使用电子数据持有人、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用户名、密码等远程计算机信息系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