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节,本性法师分享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故事
悉达多独自来到菩提迦耶的一棵菩提树下,端身禅坐,观察思维缘起法,终于在30岁那一年十二月初八日的半夜,夜睹明星而开悟,成为佛陀——觉者。佛陀成道后,身披袈裟,手持净钵,赤脚乞食,宣说所证悟的真理。佛陀第一次说法,是在鹿野苑,宣说四圣谛,度憍陈如等五人出家,佛法僧三宝教团从此成立。佛陀的弟子众多,常...
玉雕佛陀拜如来:含义、图片与视频全解
如来佛祖的教法主要是为了引导众生摆脱无尽的轮回,实现彻底的解脱。佛陀的教法主要包括四圣谛、八正道和十二因缘等。四圣谛指的是苦、集、灭、道,它们表达了人类存在的苦难、痛苦的起因、结束痛苦的方法以及通向解脱的道路。八正道是指正确的见解、思想、语言、行为、努力、专注、正念和专慧,是修行的三十二基本要求。
沈卫荣︱悲智双运,乐空无二:说藏传密教中的欢喜佛与双修法(上)
西藏佛教徒把这些教法和仪轨引进以后,结合他们自己的修行经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了这些修法,最后把它们的修习仪轨以文字形式正式确定下来。藏传佛教上师们对于这些从印度传来的密教修法的发展和确定,做出了具有自主创新式的伟大贡献,但它们本身的印度来源是断然不可否定的,藏传佛教后弘期上师们用心建构“西番中国”之世...
台湾佛光山探讨“人间佛教”:应用佛陀教法 解决人生问题
“人间佛教的普世价值,就是应用佛陀的教法,解决人生的问题,进而达到世间与出世间的圆满。而透过禅修“自我觉悟”的过程,能成为达到自心和悦,进而能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重要方式。”佛光山电子大藏经主任永本法师以“淨.静.境.竟—禅修之道探讨”为题,分享禅修如何在生活上实践,从调身、调息、调心的淨化学习,觉察烦...
索达吉堪布:佛陀之妙法有两种,即教法与证法
世亲论师告诉我们,所谓的佛法有两种,即教法与证法,教法即经律论三藏,证法即戒定慧三学或三十七菩提分法。受持教法者唯一是讲经说法,其他注释中说听受者也是受持教法者;持证法者即将佛陀之教法于相续中数数修习。华智仁波切在一个教言中说:若通达四句偈颂的意义即是受持教法,一刹那间生起信心即属于证法。
“不放逸”——佛陀在四十五年说法期间教法的总结
佛陀在四十五年说法期间教法的总结——选自《减损经经讲记》马哈希(Ven.MahāsiSayādaw)尊者鄔耶蒙(UAyeMaung)英译王玉珠中译放逸-忘记为不善法我们常常谈到忘记即放逸(pamāda)(www.e993.com)2024年11月2日。在世俗生活中和在精神方面最容易忘记(放逸);我们把东西放在一个地方,当离开该地时忘了拿而遗失。坐车、坐火车或轮船...
回到佛陀成道的印度 恒河之畔看生死轮回(7)
就连说法说得特别透彻的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也在他的《朝圣》里说:“严格地讲,我们并不需要寻求外在的圣地或圣人;如同佛陀亲自所应允的:‘任何人忆念我,我就在他面前。’当我们对佛陀与他的教法生起忆念心或虔敬心的那一刹那,他就会与我们同在一处,而该处也就会成为‘神圣’之地。”...
《悉达多》从来就不是一部宣传佛教教义的小说
但其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悉达多否定了所有可以表达的教义(法dharma),并由此拒绝了觉悟人生之真相,而能教导他人之佛教导师(佛buddha),以及修学教法之佛弟子集团(僧sangha),对于佛教来讲,只有皈依了“三宝”(tri??ratna)才谈得到佛教的修行。佛陀没有办法将他的修行经验传达给悉达多,悉达多没有办法将自己的经验传达给...
支山禅寺:大家很多的误解是以为有小乘佛教 这个世界就没有小乘佛教
所以,北传佛教认为通过修行能够成为罗汉,甚至菩萨。如果能够全部引发,圆满显现,那就成佛了。简单地总结一下就是:北传佛教融合了汉地、时代的特质,加以融会贯通。南传佛教保持着佛陀在世的教法、习惯和方式。但在根本上同源,都来自印度佛教。如同滚滚长江水,南传佛教如源头清亮、北传佛教似中游浩荡、藏传佛教像下...
贾维维︱供仪中的须弥世界——七政宝图像承载的佛教宇宙观与仪式性
转轮王为了表明求法明决之心,甘愿舍弃世俗资财,将须弥四洲悉数奉与佛陀,相当于为后世求法者树立最高标杆,供养行为是否至诚至虔成为检验皈依决心以及所获功德大小的重要标准。曼扎承袭了转轮王向佛奉须弥四洲的逻辑理路,供曼扎逐渐衍变成佛教仪式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七政宝作为曼扎构成要素中最具辨识性的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