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辅线中的位置——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阳明“心外无物”学说的解读
(2)杨国荣指出:“在王阳明那里,具有普遍性与个体性之双重规定的心体(良知),同时又是万物的本体。”“理即是万物之所以然者,既然心(良知)与理为一,则由此即可逻辑地导出万物依存于心(良知)的结论。”(杨国荣:《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1页)吴震也充分看到了王阳明这...
王阳明对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推进
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孔子“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和孟子“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的思想,真正打破了各种人等之间壁垒森严的阻隔,只要能够“成其德行”,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成为孔孟,为圣为贤。这是对中国自古以来民本思想的重大突破。????王阳明的良知之学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天植的灵根,每一个人的...
孟学研究 | 杨海文:《孟子·离娄上》“反其仁”章析论
《孟子正义》卷14《离娄上·四章》录赵岐注云:“此诗已见上篇,其义同。”[1]530朱熹的《孟子集注》卷7《离娄章句上》指出:“解见前篇。”27再看第二类解读。张九成的《孟子传》卷14《离娄章句上》指出:“且引‘自求多福’之诗为说。呜呼!观《诗》者能如此为用,乃可以用《六经》矣,岂传注笺解所...
复旦大学十位名师系统解读中国人文经典,建构传统文化图谱
傅杰讲《论语》和《孟子》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论语》和《孟子》这两部书里的全部语句,是中国读书人的基础语言,足以当得起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傅杰傅杰讲《论语》《孟子》共有5讲:??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两个从小没有父亲的孩子??国民心理: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文化??...
七论“新子学”|孟子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宋明时期的几位心学巨擘的思想源头都被归到孟子那里,如陆九渊自谓其学“因读《孟子》而自得之”(《陆九渊集·语录下》),陈献章则被时人称为“活孟子”(《明史·陈献章传》),王阳明“致良知”学说更是直承孟子理论。这几位心学家作为孟子思想的直接传承者,他们却都没有对《孟子》的专门注疏作品,大概因为心学...
阅读| 柳恩铭《四书心读》总序:为往圣继绝学
孔孟儒学的人本取向,决定了这句话只能是司马光和王阳明的解读:格除物欲,回归良知或恢复良知(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这里“物”属于外物,属于过多的物质因素;这里的“良知”是生命情感智慧,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其余诸多与朱熹先生解读的不同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孟学研究 | 体验、体证与见证、论证——孟子“四端”阐释的连续与...
通观儒门心学叙事,孟子的“四端”叙事在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原因有二:一是儒门的心学叙事具备从孟子、陆九渊、王阳明到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一脉相承的、自古及今的脉络传统。二则是从先秦儒家到宋明儒家、再到现代儒家的心学传承都发端于孟子的“四端”叙事。
“经学与中国文明”——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
赵老师梳理了历史上的学者关于周公与管蔡事件的讨论,包括《尚书》《孟子》,以及嵇康《管蔡论》,还有唐宋儒者的讨论,从而考察了这一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义。经书里的周公诛管蔡本是圣王叙事中的组成部分,但在历史中,这一事件却不断地与君主的权力斗争交织在一起,这就使其诠释愈发复杂了。这一分析着重还原...
以阳明学回答时代之问
“王阳明认为没有天生的圣人,圣人也是通过学习和修为而成的,比如最早的先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人,他们创业垂统,对部族繁荣和国家统一建立了丰功伟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故尔成为‘圣’。之后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像孔子、孟子等先贤亦被称为‘圣’,就更多是从文化创造的意义着眼的。这个线索传承...
柏拉图与古典学:第十一届全国古典学年会纪要
李福建老师指出,荀子认为孟子“性善”论会导致“去圣王、息礼义”的思想后果,使得礼义教化因缺乏神圣权威而难以确立,而神圣权威是真正实现政治生活的合理秩序的条件。中山大学哲学系徐翔老师的报告《被书写的说理性对话——从论说方式看〈孟子〉》指出,《孟子》“书写的对话”的论说方式,不只关涉伦理政治生活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