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辉煌耀九霄”,那些与北京有关的古代诗歌丨京华物语
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明弘治七年(1494)进士,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他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称“七才子”,因嘉靖年间又有“嘉靖七子”之说,故李梦阳等七人又被后人称为“前七子”,而以“嘉靖七子”为“后七子”。有《空同集》等传世。...
从文青到思想家
李东阳已有点儿求变之声,论诗多附和严羽,自然还端着讲究形式的台阁大架子,李梦阳讥笑他太“萎弱”。李梦阳以他特有的嚣张气质,位卑言高,勇于拉起杆子来大干,与何景明、徐祯卿、康海、王九思等被后世称为“十才子”,又与王廷相再加上这些人中的前五位,被后世称为“前七子”,皆卑视一世,而李梦阳为领袖。这一...
"前七子"的"诗变"观
其实,前七子对诗歌形式的演变和外因的作用都有自己的见解。在说前七子之前,先谈谈李东阳。李东阳为茶陵派的领袖人物。与“三杨”、黄淮等人一样属于台阁重臣,但也是成化、弘治间转变风气的重要人物。在“抑唐”和“中、晚、宋、元诸调杂兴”的文化语境中,其“高步一时,兴起何、李,厥功甚伟”(胡应麟《诗...
李东阳:大明的“辞官达人”,好人一个却饱受指责,一生活得太累
大家都认为,正是李东阳首鼠两端的态度,引致大事无果反遭横祸,于是,不断有人弹劾他尸位素餐不作为,上书劝退,“前七子”之一王九思还写了一出名为《杜甫游春》的杂剧,以“昏子谜做三公”的荒唐,将李东阳暗喻为如李林甫一样嫉贤妒能的奸臣,可见时人对李东阳的愤慨之情。更有甚者,坊间甚至传闻,是李东阳事...
陇上大儒一胡缵宗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正当“前七子”、“吴门派”、“唐宋派”在诗坛掀起狂澜时,一位年轻诗人却悄然崛起于陇右,很快他便以其现实主义的诗歌独树一帜,为当时人所瞩目,他的书法天下闻名,曾为明朝大才子唐伯虎写下墓碑……他是谁呢?1、被人诬告而遭贬谪,这其中的冤屈又向谁去说?
郑妙苗:“开元之后,便到嘉靖”——明代诗论中的“唐、明并论...
从李东阳《麓堂诗话》起,诗歌的音乐性即得到强调,因此,构成诗歌音乐性来源的声调及格律就被看作诗歌的核心要素(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前、后七子在李东阳诗论的影响下,针对声律做出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李梦阳曾强调音律对诗歌的重要性:“夫人动之志,必著之言,言斯永,永斯声,声斯律,律和而应,声永而节,言弗暌志,发之以章,而后...
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光明日报-光明网
弘治年间,以郎署官员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其文坛影响力盖过了以台阁重臣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嘉靖年间的台阁重臣严嵩以三杨传人自居,自视为文坛领袖。而以郎署官员为主体的后七子则继承了前七子的风范,不屈不挠地挑战严嵩的文坛主导权和政治威权。后七子的崛起进一步确立了“文章贵贱之权操之在下”的格局,...
“官二代”王阳明:怎样从文学青年变成心学大师
以“前七子”、“后七子”为代表的文学复古派是弘治至隆庆年间最富声势的文学流派,前七子之首李梦阳喊出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便是这一派的口号。而这份名单中的乔宇、汪俊、顾璘等人都是当时一流的文士。也就是说,和王阳明在一起切磋诗文的,都是当时文坛一等一的精英。
明清陶诗的传播与接受 | 社会科学报
主盟文坛的前七子领袖何景明提出“诗弱于陶”(《与李空同论诗书》)的诗学命题,他们从师法“正体”的立场出发,将题材与风格都有所突破的陶诗看成“变体”,从而在创作上将六朝诗,包括陶诗,摒弃于正体与正宗的范围之外。后七子在对待陶诗的问题上有所改变,如王世贞虽也较为赞同何景明“诗弱于陶”的论点,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