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庭笈的儿子,主动留在大陆,44岁赴美后未见父亲最后一面
郑庭笈的儿子,主动留在大陆,44岁赴美后未见父亲最后一面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期间,因为多头指挥以及配合不好等原因以失败告终,杜聿明在撤退回国时命令戴安澜的200师断后,戴安澜的200师在断后过程中遭遇日军伏击,师长戴安澜壮烈殉国,之后200师在郑庭笈以及副师长高吉人的带领下返回国内,这其中郑庭笈居功至伟。郑...
百岁老兵罗远耀:报考黄埔就是为了上阵杀敌
曾亲历戴安澜在缅甸牺牲经过的罗远耀认为,黄埔精神在戴安澜将军身上得到集中体现。“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无论身处何地我都牢记心中,按照这个精神为人处世。我对我的后代教育也是很严格的,比如我儿子是农民,你就把田种好,多打粮食,为国家作贡献;孙子孙媳在工厂里工作,不管工资多少,你要兢兢业业把你本职工作做好,...
戴安澜将军的家国情怀
他非常感慨地说:“在父亲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这是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将伟大的抗战精神代代传承。我常对儿子说:你是戴安澜的孙子,永远不能玷污英雄爷爷的英名!”(本文转载于“原野牧歌”公众号,已收录于首届“包老爷”杯全国文友写无为...
孙子回忆戴安澜抗战往事:客死异国 终于魂归故里
从中枪负伤到最终不治,戴安澜将军经历了生命中极其悲壮的最后八天。戴茗磊的父亲曾多次深入缅甸密林,探寻戴安澜将军最后的足迹,终于在2011年找到并确认了戴将军殉国地--茅邦村。戴将军后人决定在此建一座佛塔,以纪念戴将军及200师阵亡官兵,在远征军二代、三代的帮助下,这座纪念塔已于2013年落成。1942年5月18日,2...
亲历者讲述:少校张家福,我把戴安澜将军从野人山一路抬回了祖国
唉,这帮又怂又怕死,还坑人的孙子……”张家福老人这样讲道。1942年3月,同古保卫战前,戴安澜师长集合全师官兵,阵前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当时的困境我们全体官兵都清楚得很,都横下了以死报国的...
红色骑行与孙子一起
红色骑行与孙子一起▲赵国庆、曹锦芬两位老共产党员,自2008年开始,沿着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和壮大的历史轨迹,用时13年,脚踩单车骑行了104986里,骑遍了全国34个省份(含港澳台),寻访、参观了793个红色场馆(www.e993.com)2024年11月9日。2021年4月,夫妇两人的骑行日记《红色骑行十万里》,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孙子兵法全球行:中国远征军纪念碑见证兵法神威
缅甸华商商会长赖松生曾带领侨领来此凭悼,他称中国远征军纪念碑见证了中国《孙子兵法》的神威。东吁华人华侨文化宫管委会陈先生也向记者讲述了中国远征军运用孙子谋略“可圈可点”的经典战役——皮尤河前哨战,200师长戴安澜运用“避实就虚”的战法,构筑的假阵地伪装得十分巧妙,不易被敌人发现。经过3小时的激战,200百...
解读《中国远征军》人物谱:追忆传奇 还原历史
如果说在《中国远征军》中,孙立人是新派美式风格的军人代表,那么戴安澜将军就是黄埔军人的典型特色,电视剧中也着重强调了戴安澜的黄埔身份,以现代人的角度去讲述黄埔军人在这场战争中的得与失。戴安澜才华横溢,相貌斯文,昆仑关一役名震全国之时,被媒体赞为颇有北宋大将狄青的风度。电视剧中更多表现的是戴安澜忠诚与热血...
九旬抗战老兵生活困顿 曾以捡垃圾为生(图)
立过许多战功,和宋希濂、廖耀湘很熟悉,抗战时与徐向前打过交道。上个世纪70年代,他流浪到资兴。80年代靠儿子卖血凑路费到北京找过宋希濂和徐向前。家庭情况:老伴去世,自己一个人独居,没有经济来源。儿子孙子住在附近,但没有时间照看,儿子得了脑瘤,做手术欠了9万多元的债,现在摆摊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