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汉黄河水患频发?汉武帝又是如何治理黄河的?
分析西汉时期的治黄方略,对于今天的黄河治理,洪水防治都有重大的价值。堵塞决口从史料记载来看,堵塞决口这种古老的治水方案,仍是西汉政府治理水患的主要方式。公元前168年,酸枣河决堤,汉文帝在东郡组织了大规模的民力堵塞决口,最终避免了洪水泛滥,保住了东郡这座粮仓。西汉最严重的两次水患发生在汉武帝时期,而...
中国犀牛消亡史:5000年来,我们都灭绝了什么?
以汉武帝时期治理黄河为例,当时为了治河,汉武帝下令将黄河流域的河南淇县的大规模竹林砍伐“下淇园之竹为楗”、“斩淇园之竹木塞决河”,到了东汉光武帝时期,汉军为了讨伐叛军,更是“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转以给军”,在治河和战争、人类活动的大规模破坏下,到了南北朝的北魏时期,当时河南淇县的大规模竹...
何处是江南?_腾讯新闻
唐代开元时以山河形便分设的江南东道中的浙西观察使辖区,而浙东、浙西之区分其实早在东汉时期。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以今钱塘江(浙江)为界,分浙西会稽郡发达地区13县置吴郡,治吴县,浙东15县置会稽郡,治山阴县(今绍兴),吴、会从此分置,浙东、浙西从此异俗。由《旧唐书》卷三八《地理一》和李吉甫《元和...
倒逼出来的千古洪荒之力|黄河|水患|淮河|海河流域_网易订阅
西汉时期,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包括疏浚河道、修筑堤防、开凿灌溉渠道等。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东汉水利专家王景奉命主持治理黄河。动用了几十万人力,修筑了长达500多公里的黄河大堤。他们按河流的宽度开了两道河口,一堤筑在河的上游,用来约束水流,减杀水势;一堤筑在下游,用来分流杀减黄河水流向...
一书一简,探寻文物中真实的秦始皇|新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开发北疆、开拓西南,初步奠定了中华一统的大格局。“坑儒”最早出现于东汉?从秦始皇二十六年到三十四年(公元前221~公元前213年),始皇帝在8年中在全国推行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之后,对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繁各异的诸子百家思想,开始关注。
两汉“循吏”何谓?|太守|班固|刘彻|黄霸|小吏|司马迁|官宦世家...
史书上记载的两汉循吏,从人数上来讲,东汉要多于西汉,且多产生于南方地区,这是因为东汉时期,百越、西南夷等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已经比较稳固,中央政府对这些地区的经略,不再诉诸于武力,或者说不以武力征服为主,而是派出循吏进行管理!4讲两汉循吏,必须得提一下两汉的酷吏,人们往往将酷吏理解为循吏的对立面,从而...
汉武帝和王莽“躺平式治水”:以天意为由,黄河大决口几十年不管
在西汉时期,黄河曾经发生九次大规模决口,其中有两次竟然在决口后几十年不去堵塞,任由其溃决,理由就是“洪水是天意,应该遵从天意”。这两次奇葩行为,分别发生在汉武帝和王莽时期。田蚡以“不符合天意”为由拒绝堵口公元前168年,黄河在酸枣决堤,当时的汉文帝发动东郡的大批士兵抢修,第一次黄河大决口就这样成功被...
内蒙古黄河流域古河道上的“红柳湖”
据《黄河志》统计,历史上,黄河有多次重大改道。其中,黄河流域在内蒙古最大的湿地——乌梁素海因黄河两次改道而形成。乌梁素海,意为“红柳湖”,原为黄河故道。据《水经》记载,古代黄河河道在今天黄河河道的北部,沿着狼山南麓流过,后因山体的抬高、泥沙的堆积,使河床不断抬升,在清代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终于...
从黄河流域生态演变看人与河的关系
二、黄河流域生态演变与人类活动影响“黄河宁,天下平”,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期之后,黄河因其战略地位重要而倍受倚重和依赖,治黄一直是兴国安邦的大事,从汉代开始中央政权专设治河的官员或机构负责河务。人类通过长期的、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利用、洪水灾害治理等活动,深度参与流域生态系统大循环,成为其中十分活跃和关键的要...
黄河知多少|“暴脾气”的母亲河
治河三策公元前7年,西汉水利学家贾让上书,提出了著名的“治河三策”。其中,年年修补旧堤是最下策;开渠引水、拓宽河道、分流治理是“分杀水怒”的中策;而让时处悬河下游的冀州百姓全部撤离,再凿开黎阳的堤坝人工改道让黄河水由北入海,才是“不与水争地”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