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打卡上班,古代士大夫从政权“合伙人”变“雇工”的表现
表现在作为古代官员主体的士大夫阶层,就是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当这种治国平天下的信仰不能够实现,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官员自身的意见不能得到尊重,无法按照他们的意愿治理国家的时候,其积极性自然是大打折扣的。另外,从官员自身的需求来看,《孟子》中曾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理性讨论:为什么清朝要铁了心地推行“剃发令”?
对于所有的汉族百姓而言,“剃发”就是对自己人格和信仰的双重侮辱;对于深受儒家传统浸润的士大夫阶层而言,“剃发”等同于“沦为夷狄”(什么是“中国”:清朝皇帝眼里的“中国”)。因此,选择“留发不留头”,誓死抵抗“剃发令”的人众,一直不在少数。对此,因为“南山案”最终“被诛于市”的戴名世就曾指出,“...
宋代士大夫值夜班,“摸鱼”时都写了什么诗?
如果说前述欧诗抒写山林江湖之思、外任地方之愿,尚停留于士大夫阶层矜示风雅、留恋仕途的心境,那么此处刘诗直言意欲抛却智识之累,则更接近于乡野村俗的趣味。事实上,刘氏值宿诗作中颇多的行文用语的确展示出这一倾向。其诗数处运用“了”这一俗白化的表达方式,如“角门闭了晓方开”“而今老去都忘了”“封题...
士大夫有多贪婪?元朝:我这么宽松,你们为啥还要造反?
而且这个“宽”的对象也不是百姓,而是以士大夫为首的食利阶层。由于靖康之难以来,北方战乱频发,文脉凋敝,北方文人不再具备左右天下归属的资格。所以元末有力量影响天下格局的,主要指江南士大夫阶层。然而在元末乱世,江南士大夫宁愿选择朱元璋,也不愿意继续拥护元朝统治,这又是为什么呢?一、江南士大夫的形成南宋...
书荐丨《君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一部中国传统社会...
宋太宗大规模开科取士,积累了能量巨大的士大夫阶层。到了宋真宗朝,士大夫政治全面登场,让皇帝的行政实权趋于虚化,演变出士大夫主导下的君臣共治这一历史形态。皇权在历史上权力结构中的角色,由此被重新定位。本书是一部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结构的微观考察著作,以北宋真宗朝为剖面,完成了对中国历史上皇权问题的一次...
汉代士人阶层的人格冲突:承担社会责任还是守护心灵自由
辞赋的大规模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件大事,在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发展历史上同样是一件大事(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这说明这个中国古代的知识阶层获得了一种新的言说方式,一种新的书写方式,他们可以通过这种言说及书写与帝王、与社会建立一种特殊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不是政治的、经济的,也不是道德的,而是美学的,是一种趣味的联系,一种没...
东汉政体与儒家、《白虎通》》及士大夫阶层的形成
东汉政体与儒家、《白虎通》》及士大夫阶层的形成儒家学说形成于春秋末期。西汉武帝时,朝廷开始大量任用儒生为官,史称“独尊儒术”。但西汉中后期的儒学,充斥着“天人感应”、谶纬之学等等带有神学色彩的成分,和我们今天理解的四书五经并不一样。谶纬之学的特点,是重视预言、灾异和祥瑞,它对政治稳定未必是好消息...
文史丨中国古代官员达到什么品级,才能荫袭后代?
宋承唐制,同样采取了科举与荫袭并行,但赵宋政权为了笼络士大夫阶层发展出恩荫制度。宋真宗祥符八年(1015)颁布了宋代第一部荫补法,以官员所任官职、差遣等来作为荫补的标准,规定文臣五品以上、武臣六品以上,可奏补子、孙、弟、侄为从八品到从九品阶官,又开始了恩荫制度。
郑和下西洋,是利大还是弊大呢?此举真的为大明带来巨大收益吗?
四、士大夫阶层反对私自参与走私1424年,朱棣驾崩后,明朝官员不再支持下西洋,认为它损害民力。起初郑和出使各国,回国后向朝廷作出详细汇报。这使得士大夫们意识到,通过远洋贸易可以获得巨大利润。他们不想让这些收益只进皇帝一家的腰包,于是口头上反对朝廷出洋,实际上却私下参与走私贸易谋取暴利,这是极大的虚伪。其...
西晋名士王衍为啥被称为“刘表牛”?清高避世是假,空谈误国是真
所谓的不可复制,是指即使经过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曹爽及其党羽全部被杀后,清谈之风在士大夫阶层中愈演愈烈,后来的权贵也陆续沉迷其中。前有竹林七贤,后有王衍,魏晋空谈成风到了司马昭掌权时期,最知名的清谈家莫过于“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特别提示:这个王戎,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