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生物篇▕ 海底直播寻世界上最大的鱼
它们常贴着礁壁大群活动。尤其是在水流较急的地方,会汇聚成各种非常有张力的形态。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马尔代夫作为岛国鱼还是非常多得,具有700多种鱼类。其中还有各色的珊瑚礁,维护着各种海洋生物。期待如此秘境的人,记得一定要来极迷社的直播间,看马代海底世界。
关注珊瑚礁生态系统 海底“植树造林”正在进行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珊瑚礁保护与修复创新团队成员林明晴:在苗床的周围,我们发现了许多小个体的鹿角珊瑚,这也是证明海域环境变好的一个有力证据。也是自然恢复的一个有力表现。保育馆里“养珊瑚”培育更强环境耐受性除了在海底种植珊瑚以外,珊瑚科研团队还尝试着将珊瑚断枝从海底采集回来,在实验室里培育珊瑚苗。
16个人工鱼礁入海 海洋生物添“新家”
近日,在海南三亚西岛附近海域,16个人工鱼礁被依次放入约20米深的海底,这些人工鱼礁,将成为这片海域海洋生物们的“新家”。现在您看到的就是准备放入海底的人工鱼礁,这些礁体由钢筋水泥混凝土制成,长、宽、高各有6米,单体的重量约为90吨,放入海底后较为稳定不易倾覆。同时,大体积的人工鱼礁沉入海底,可以形...
章鱼居然会养“鱼奴”:鱼要努力干活 偷懒要挨鞭子
可它们还是会经常展现出一些惊人之举,让人类意识到,我们还是小看了这些生活在海底的生命。比如一种名为蓝蛸的的章鱼,它们经常跟石斑鱼一起捕猎藏匿在珊瑚礁缝隙里的鱼类和贝壳生物。过去人们一直觉得这是一种合作共生的关系,但最近《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表明,相比于“合作”,章鱼其实更像是在“放牧”。前段...
海底“做手术”,珠海外伶仃岛海域的珊瑚活了
团队将通过绑扎或特殊胶水粘接等方式,修复海底的断枝珊瑚,同时捡拾缠绕珊瑚的渔网。广东海岸线,沿岸有丰富的珊瑚礁资源,保育任务重。近年来,越来越多志愿者参与到珊瑚普查中,并积极修复珊瑚,渔业捕捞也更加规范。同时,整体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也持续改善,海洋生物有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摄影:南方+记者石磊郑新洽...
气候变暖加速全球珊瑚礁白化,海底花园“修复师”如何抢救生态?
在讲堂现场,他用视频展示在海底通过沙地固定珊瑚桩、搭建培育苗圃网等方式所作的修复工作(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经过不断努力,目前西沙海域试验区的珊瑚数量及种类多样性明显增加,吸引了更多鱼类在珊瑚礁安家,海底生态系统修复的有效成果初显,但珊瑚礁生态系统依然十分脆弱,导致珊瑚礁退化的威胁依然存在。
红手鱼:海底的奇迹,拥有“手”的濒危小鱼
红手鱼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两个小型珊瑚礁区域,即霍巴特附近的弗雷德里克亨利湾。它们喜欢在沙质和岩石底部的交界处活动,这些区域覆盖着大量的海藻,使它们能够很好地融入环境。红手鱼通常在水深1米到20米的浅水区活动。行为和生态红手鱼的行为习性也非常独特。它们使用手状鳍在海底爬行,而不是像大多数...
为保护珊瑚礁,科学家潜到南海海底“植树造林”!
据统计,虽然珊瑚礁仅占海洋面积的0.25%,却有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依赖其生存。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海洋珊瑚礁的保护力度,一批批科学家潜入海底“植树造林”,在我国南海开展了大规模的珊瑚礁人工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种植和修复珊瑚礁约30万平方米。那么,珊瑚礁对海洋生态系统有何重要意义?海底“植树造林”...
仿蝠鲼柔体潜水器走红,这条“鱼”有何神奇?
仿蝠鲼柔体潜水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20斤到40斤的,这类潜水器主要用于海洋科教、珊瑚礁生态和海洋牧场的检测,另一类则是两百斤以上的,这类潜水器不仅续航强而且下潜深度深,此类潜水器主要用于海洋大数据的收集。研究人员还透露团队的下一个研究目标,就是从仿蝠鲼柔体潜水器单一作业变成多条作业。
为珊瑚搭建“避难所”:广西北海涠洲岛的珊瑚礁保护与修复之路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使全球珊瑚白化现象日益严重,广西北海涠洲岛处于热带珊瑚礁分布的北缘,黄雯团队研究发现,可以通过驯化的方式来提高珊瑚的耐热性。他们已经在海底种下30万平方米的珊瑚,并通过持续的管护来恢复这片海域的珊瑚。“如果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涠洲岛可能成为珊瑚未来的‘避难所’。”黄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