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新视角:姚洪峰教授讲述穿越千年的古代桥梁艺术
同时,还介绍了洛阳桥特有的船形墩,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桥墩的承重能力,减少水流阻力,起到分水的作用,还赋予了桥梁独特的艺术美感,成为了洛阳桥的标志之一。姚洪峰与参与活动人员深入讨论洛阳桥桥基的早期构建方法,强调了宋代至现代建筑技术的演变,及对这些技术的现代应用和评估。洛阳桥的桥墩从宋代到明代,经历了多次...
中国十大最美的古桥,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沧桑
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6.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又称万安桥,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始建于1053年。桥长834米,宽7米。桥上现存亭2座,石将军2尊,石塔5座。洛阳桥的建造,是对世界桥梁科学的一大贡献,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
中国早期的跨海大桥长啥样?建筑的艺术,洛阳桥和戊己桥
洛阳桥邻近洛阳江出海口,江底为滩涂淤泥,千年之前的手工年代建桥异常艰难,桥基屡受海潮冲毁。建桥人因地制宜创造了“筏型基础”、“浮运架梁”、“养蛎固基”等建桥技艺,终于一桥跨两岸。特别是利用牡蛎外壳附着石头的胶合作用,将桥基和桥墩石凝结为牢固的整体,可以起到加固桥基的作用,“养蛎固基”,是古代...
城记| 洛阳桥上的乡愁
洛阳桥下,是一片浅浅的滩涂,停歇着一些小木舟,这里种植了很多牡蛎,牡蛎使桥基和桥墩石之间胶结牢固,也因此,“牡蛎固桥”成为洛阳桥的一大特色。桥边,矗立着一具巨大的石像,是北宋名臣蔡襄的。洛阳桥,正是蔡公主政泉州时所修,而牡蛎固桥即为蔡公的灵感。《宋史·蔡襄传》中记载:“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
洪泓|洛阳桥邮票里的“泉州精神”
??桥飞架,天堑变通途。洛阳桥在泉州府城东北,跨洛阳江,又名万安桥。郡守蔡襄建,长三百六十丈,广丈有五尺。2024年4月26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和泉州市洛江区联合发行《洛阳桥》——“海内第一桥”个性化邮票在洛阳桥畔发布,邮票主图选用“飞天”图案,发行量仅一万份。该邮票将千年古桥浩瀚大气、传承千年的...
福建泉州洛阳桥:一桥带“火”一座城
洛阳桥采用船型桥墩、狮身护栏设计,惟妙惟肖(www.e993.com)2024年11月1日。人民网李昌乾摄“养蛎固基”法的实施,有助于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保护桥基不受侵蚀,同时也为当地渔民提供了经济收益,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人民网李昌乾摄作为多元文化代表的月光菩萨,渔民在出海前后在此祭拜,以祈求平安。人民网李昌乾摄...
夜读|泉州洛阳桥畔的“名谏清卿”,你知道吗?
转自:泉州发布核心提示世遗泉州,洛阳古桥。桥南古街有一刘氏家庙,照墙上阴刻“名谏清卿”四个大字,笔力刚健,熠熠生辉。此四字乃明熹宗赐给刘氏温陵芝山洛阳派第一位...
泉州宝藏之洛阳桥:屹立千年的跨海大桥,小小牡蛎竟成“大功臣”
洛阳江出海口潮狂水急,江底是滩涂淤泥,桥基屡被冲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建设者们在古桥建造前,先沿规划的桥中轴线,向水下抛石,形成相互连结的整体桥基,再在桥基上立桥墩。为了解决长久稳固的问题,泉州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
洛阳桥,跨江接海第一桥
于是,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种特性,发明了“种蛎固基”法。明王慎中《重修泉州府万安桥碑记》记载:“盖蛎附址石,则涂泥聚,而石得相胶蟠以固。”洛阳桥基历时千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种用生物加固桥梁方法,古今中外,绝无仅有,可以说是建筑史的一大创造。
新春走基层:走出洛阳市 打卡洛阳桥
“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洛阳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日,大年初五,冬日暖阳下,近30℃的午后,我们来到洛阳桥,感觉陌生又亲切。这座洛阳桥,不在洛阳,在泉州。此次打卡,实属偶然。家里亲戚,多地定居。今年春节,长辈一声招呼“好好聚聚”,常住北方的家族成员组团南下,走亲访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