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王昌龄、高适、李白、杜甫、岑参等诗人的结局如何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这是杜甫描述当时李白现状的诗句。晚年的李白,过得很凄惨、很痛苦。762年,李白在当涂县病逝。
杜甫:世界的苦难没有尽头,好在“吾生亦有涯”丨周末读诗
翌年八月,好友房琯病逝于阆州,杜甫遂奔赴为之治丧,而后移家辗转于阆、梓间。直至广德二年(764),严武再次镇蜀,杜甫才作计归成都,路途艰难,一家人走了几个月才终于返回。八月启程,归来已是暮春,桃花都谢了。草堂前有五株桃树,去时尚小,此时却见枝叶扶疏,遮蔽了小径,走过树下需欹侧。为此他写了一首《题桃树...
因为它,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杜甫重露欢颜丨新知
唐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开往岳阳的舟中病逝。他在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中写道:“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骎骎。”回顾自己那些开颜笑语的日子,多么美好动人。这笑容里有朋友携酒来访的快乐,有亲故重聚的喜庆,也有萍水相逢的知遇。唐昭陵六骏石刻(“飒露紫”和“拳毛騧”现藏美国宾...
长沙有一座杜甫江阁,杜甫却从未来过,现在成为梦回大唐的打卡地
公元770年已是杜甫人生最后的阶段,彼时潭州兵变,杜甫乘舟逃出,最终病逝在湘江舟中。回顾杜甫一生让人不禁唏嘘感叹,然而或许正是这种不能算“幸”的境遇才磨练出这位“千秋诗圣”。人生苦短,功名一去无痕,繁华寂寞都成云烟,如果有一天你刚好来长沙,不妨登杜甫江阁,眺望湘江水,以沉默致敬这位伟大的诗人。
再读《乡愁》,送别先生!--河南频道--人民网_网上的人民日报
地点巩义参观杜甫故里2014年6月,余光中到河南参观杜甫故里,“我一定要来杜甫故里看一下,故里和故居不一样,故居只是短暂居住过,而故里是杜甫的根,来这里很有意义,是很难得的机会,我们几个也来这里向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致敬。”余光中在参观杜甫故里时很有感触。
《杜甫传》:时代的孤独歌者
杜甫目睹着国家动荡,触摸着时代的脉搏,感受着世事沧桑,他的心在逐步蜕变(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759年,郑虔身死;761年,王维去世;762年,李白离世;763年,房琯病逝;764年,苏源明饿死。故友至交的先后丧亡,让杜甫倍受打击,乃至在《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的诗中发出“豪俊何人在?文章扫地无”的哀问。
历史的尘埃——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官居兖州司马的父亲杜闲病逝。父亲虽逝,余荫尚在,杜甫继续过着衣食无忧、四处游历的悠闲生活。可惜年少的杜甫不明白,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盛世下的危机——杜甫的居安思危公元742年,唐玄宗改元天宝,登基三十载的唐玄宗在国泰民安的盛世气象中志得意满。
杜甫56岁写下《登高》,开篇就是千古绝唱,读来荡气回肠,被誉为古今...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当时寓居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节度使又乘势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战乱频发。杜甫本来打算投靠成都节度使严武,可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
最接地气,忧民思国,杜甫著名的十首诗
杜甫在安史之乱结束后的几年间,经历了严武病逝后的失去依靠,被迫离开成都草堂,开始了漂泊的生活。这一时期,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唐朝的政治局势依然动荡不安,地方军阀割据,相互争斗,社会并未恢复到战前的繁荣稳定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的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无奈。公元767年,他写下了这首诗,描绘秋日...
楹联里的湖南??丨杜甫墓祠前,景仰那些伟大的灵魂
唐大历五年(770年)四月,湖南兵马使藏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途中遇大水被阻,只好掉头北行,孤舟入洞庭,溯汨罗江往昌江(今平江县)投友。不知归路也不知前路中,杜甫不幸病逝,长眠于汨罗江畔天井湖。(杜甫墓祠前景)杜甫最后的三年,以船为家,沿着湘水南来北往,历尽艰难。他重疾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