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董其昌书法专题|米芾|行书|小楷|文徵明_网易订阅
其中如“裴”“制”“猛”“垓”“荒”“再”“子”等字形均直接取法颜行,体现了厚重、开张和遒劲的特点,“何”“北”“再”“射”“万”“归”“去”“来”等字在行笔中又有米芾大字行书的某些特征。董氏晚年孜孜不倦地取法颜行书风,从颜行书得力尤多,体悟也更深。此外,上海博物馆藏《天马赋卷》、北京...
这一巅峰艺术,只有中国有,毕加索都惊叹!
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具有肉丰而骨劲,态浓而意淡,锋藏画中、力出字外的特点——其寒食帖,被贬黄州在寒食节所发,行气错落,酣畅跌宕,一气呵成!书中重点高亮,不想看那么多文字,光看墨宝,边看高亮部分也能领悟到精髓。一幅书法作品,除了看历史背景,还有笔法,结构,更...
行书章法:布局形式及规律、变化与贯气、署款和钤印
字距疏者,以不至远而空松为度;行距密者,以不至近而迫塞为度。太疏则气懈而神散,太密则气促而神拘。杨凝式《韭花帖》其布局虽疏,但字字照应,处处周密,故不觉其疏;苏东坡《颍州祈雨诗》(如下图)其章法虽密,但着着疏落,笔笔流转,故不觉其密。故分间布白,上下远近得所,左右牝牡相得,章法...
毛泽东行书述评
其特点是线条细挺劲健、结体欹侧向右上方倾斜,章法参差错落,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穿插揖让,浑然天成。打破了行书字距、行距分明的传统范式,这一点元末明初的杨维桢做了大胆探索,只是太过作做和安排设计,不似毛泽东这般自然而然,天真烂漫。这既是毛泽东本人的行书创新与突破,也是行书表现形式的创新与突破,开创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笔墨丹青呈现苏轼书画艺术精神
天津博物馆藏《廷试东阁阅卷诗》是吴宽晚年大字行楷的代表作,学苏轼痕迹明显:用笔沉稳有力,点画厚重,边缘毛糙,不加修饰;字形趋扁,体势欹侧,左秀右枯;字字独立,行气连贯,字距适中而行距略疏;用墨浓重,于熟纸之上时出枯笔,朴拙之感顿生。在书论上,宋代突出学养对书法的重要性。苏轼重功力,认为“笔成冢...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丨不了解中国书法,就很难从根本上了解中国...
文字在抽象的时候是一个符号,在具象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比如我早上、中午和晚上写的“一”都不一样,前天、昨天和今天写的“一”也不一样,苏东坡写的“一”、米芾写的“一”、黄庭坚写的“一”也不一样,这就是艺术的具体性(www.e993.com)2024年11月8日。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字体或书体有两重意义:一个是确定中国语言文字历史的断代性...
不了解中国书法,就很难从根本上了解中国艺术
而从观看的顺序入手,刘正成表示,书法视觉层面的审美,首先是对字的结构的美学感受。书法有几种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同时又有草篆、草隶、今草、行草、狂草,每一种书体有它的笔法、结构和章法规范。刘正成表示,“篆贵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这就是唐人的审美与创作理念,它来源于...
圆桌|重读刘海粟书法:不仅仅是正大气象与苍莽雄浑
我们看他早年临米芾、苏轼,其实是很秀逸的,他晚年形成这样苍莽、浑然、开张、宽朴、浩然正气、堂堂正正。他的书法里确实有着真正的正大气象,或者说是浩然正气,而且,真气弥漫,真宰上诉,他的书法中,楷书、行书都建立在颜书的根基上,宽博、宽厚、雄劲,胸襟很大,这一点是比较重要的。
一个字读懂一位书法家 从“顺”字看苏东坡的人生态度
陈志平:苏轼写的字,有右倾的特点,偃笔居多,写得平实流畅。他自言“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简单来说就是顺势而为。黄庭坚则相反,越是不可为,偏要为。主张“登山须到顶,入海须到底”“白发通心白”。黄庭坚写字是“高执笔,令腕随己左右”,写字多用逆势,点画...
苏轼晚年写下一副字,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道出潇洒一生!
前两句悲凉感慨,后两句回首平生,想到的竟是三次贬谪去往的地方,我们不得不感慨心态是真的好,那我们今天不聊苏东坡的诗词,而是说说他写出的一副字,这副字不仅价值连城,还包含着他潇洒一生的真谛,正是《寒食帖》。之所以说这幅字价值连城,完全不夸张,《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文化价值不如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