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动态|北京日报: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对话性强调中国特色叙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唯我独尊的,而是与其他文化叙事平等交流互鉴的。对话过程中,平视的角度、平等的姿态与平和的叙事,更能唤起海外民众的情感共鸣,增强中国话语的亲和力与影响力。文化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我意识的核心,同样也是文化自信的源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
从“社会的皮肤”到“第二战场”,舆论何以为战?
04-信息受众:流动性、圈层化、分布式的特征社交媒体时代的舆论战,也体现了精确的用户洞察、认知计量与情感计算的重要性。在此次俄乌冲突的舆论战中,各方呈现了面向不同角色、不同圈层、不同领域受众的定制化话语策略,将全球舞台“广场效应”与圈层传播的“小剧场效果”相互叠加。在此次俄乌冲突中,“乌克兰留学生...
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理论-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丰富叙事话语体系,善于借助“外眼”“外嘴”“外媒”百闻不如一见,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历来秉持开放包容姿态,与世界人民和平共处。延安时期,为了突破国民党及帝国主义的舆论封锁,我们党主动邀请外国记者来延安访问,他们被延安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所吸引感染,通过多种方式向国际社会报道“另一个中国”,向世界呈现一...
曾祥敏 黄睿思:地方叙事、国家站位、全球视野:地方国际传播中心的...
时代性和民间性等特点,不仅在主题选取、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交流平台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与创新,还巧妙运用地方特色资源,发挥区域国际传播优势,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新的范例,也在国家重大主题外宣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海军:“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叙事的学理探源(1919—1949)
以民族复兴话语为叙事主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显著特征。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系列现代化运动,近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历经曲折,各社会阶层通过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探索现代化理论,先后历经器物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和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西方...
提高全媒体时代中国军队仪式传播质效的思考
传统媒体时代,军队仪式传播遵循的是宏大叙事框架,通过主流媒体的传播塑造可以达到一呼百应的“广场效应”,较为容易达成传播目的(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但随着全媒体时代自主化内容生产、社交化移动传播趋势的明显加强,受众对于细节化的个体形象、故事化的微观叙事和个性化的话语表达有期待、有要求。要着眼“微表达轻传播”提升传播及时性和穿透...
多国政要密集访华,释放什么信号?
时代嬗变的显著特征。时代嬗变,即人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具有历史必然性,是人类社会运动属性的具体体现。时代嬗变有特征可观,有规律可循,也有动力可察。和平仍是时代主题之一,但全球和平赤字持续扩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局部战争和各种国际武装冲突频繁发生,但整个世界实际上进...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以“融通中外”为策略,构建叙事话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方向。国际传播就是要接地气地讲述中国故事,要创新话语体系,变刚性表态为柔性表达,变官方话语为民间语言,要以在更大程度上、更广范围内引起共情、共鸣、共振为目的。比如,2023...
新刊推荐!世界中国学:研究现状与前瞻
解码中国之治能够为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发展中国叙事话语体系也能够为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应当团结世界上更多的有识之士和学术界同仁,以中国研究为纽带,促进不同地域的研究主体进行对话与交流,不断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携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青年圈群脉动的媒介感知与文化诠释——基于“饭圈”现象的叙事分析
新闻文本叙事内容的主题能够反映“饭圈”的媒介镜像特征,媒体的话语运作或隐或显地完成了文本再现和群体形象建构,即新闻报道中的“他者化”。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大众传媒更加偏好通过信息产业经济、文化产业或非理性追星行为的社会问题视角对“饭圈”群体和现象进行论述,虽然对粉丝文化的关注度较高,但大都聚焦于与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