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专业汉学的奠基人雷慕沙
因而,系统地整理、翻译西方汉学史的名著和重要汉学家的文集,是当代中国学术重建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是梁启超先生当年所说的“在世界研究中国”。正是为此目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从西方早期汉学经典的翻译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基础性典籍整理与出版入手,先后在大象出版社出版了《耶稣会中国书简集》《中国...
他参与翻译《西方哲学史》,100周年诞辰活动在天津举办
《西方哲学史》的不同版本。主办方供图李约瑟的部分作品。主办方供图李约瑟之妹李崇安、侄女李东辉、外甥女董新辉代表家族亲属发言。她们认为李先生一生怀着浓厚的家国情怀,致力于经典作品翻译、教学和汉字信息处理研究;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待人以仁以诚,研究著述具有前瞻性,衷心希望李先生的精神和事业能够得到...
如何翻译西方古典文献?从《奥维德〈爱的艺术〉译注》谈起
早期爱情诗的集大成之作所包含的诗学野心,二指译者为作品翻译确立的“形似”“意合”“韵雅”三大原则,以及四类注疏的基本方法;而“乐趣”则是读诗和译诗的根本动力,也是诗人的野心与抱负得以实现的前提。
诗能不能“译”?读翻译作品,读者也有自己的“责任”|东坡大家讲
这是一个漫长的东坡翻译史,也是西方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接受史。在艾朗诺看来,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为外语,的确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一旦变成其他语言,古典诗歌中的音乐感和押韵的部分就没有了,“不管是谁,英文翻译古典诗歌,一定会失去很多。”在这样的考虑下,艾朗诺在进行苏轼作品翻译时,主动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苏轼...
人文高端论坛特辑 | 刘晓艺:论深文理翻译的可行性——以五古译...
“深文理”特指19世纪传教士在翻译活动中创立的一种自觉的翻译策略。从主观条件看,当时的传教士普遍意识到语文权力的背后潜藏着文化政治权力。“深文理”的产生,出于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传教士需要在传教前发布《圣经》,作为准备,但是当时各地方言盛行,受众中既有精英知识阶层,也有普通民众,传教士自身的汉语水平也...
东西问·汉学家|英汉学家彭马田:《道德经》为何成翻译语言种类最...
彭马田表示,中国智慧,尤其是道家智慧里蕴含着许多真理与洞见(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他发现,中国哲学和道家的实践,帮助西方世界以不同角度看待世界,促进不同思想交流融合,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翻译过程中,最令彭马田满意和自豪的,是能让更多英文世界的读者阅读中国经典古籍,感受中国古代先贤的深邃智慧和思想,并由此受到鼓舞。1996年,英国...
陈力卫读《翻译与近代日本》|明治日本的翻译面向
两位作者都是精通数门语言的大思想家,加藤因为学医,还精通拉丁语的医学术语等,他们在本章里谈到了西方思维框架下的概念表述该如何通过翻译转换成日语的问题,比如“因果关系”“就中律”等,给我的启示是,这直接关系到语言逻辑表达的欧化,翻译史上的文本分析其实都可以作为欧化过程的一种验证。而再往后至二十世纪初...
学术翻译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中译外翻译史的研究有待加强,需要创造根据汉字为特点的中译外理论。他相信,将中国哲学著作翻译成西方语言时,主要是强调中国思想概念的特殊性,并援引王国维观点加以佐证。静安先生认为辜鸿铭的《中庸》翻译存在两个根本性错误,其一是翻译时把中国思想概念统一于西方思想概念之中,其二是以西洋哲学解释《中庸》。
《龙与狮的对话》:翻译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文明彼此面对的方式
明末以来,中国历史一个关键性的转变是欧洲人的到来。在中西方不同层面和领域的交往中,要有效沟通和交流,翻译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除上面提到以富国自强为目标的西籍翻译活动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外交往过程中所出现的翻译活动。可以说,要准确地理解近代中外交往的历史,甚至整个中国近代史,就必须认识翻译的...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出版座谈会在沪举行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晓愚从专业、语言、品格三个层面说明了翻译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梅娜芳分享了个人学习美术史的经历,表示学习西方美术史最终目的是回馈到对于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中。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范白丁认为翻译是一种进入研究的方式,是一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