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清代论诗绝句中的形象及其文学批评分析
苏轼是“豪放派”大家,其诗歌常有豪放超脱、旷达不羁之作,如《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此诗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苏轼遇赦北还之时,全诗表现了其九死不悔的豪放气概和坚定自信之心,语中显有对昔日政敌的调侃和嘲弄。除此以外,清人朱庭珍还论及苏诗呈现“自然”“天成”的风格,作《论诗》(其十一)为文“随地...
苏轼谪居海南诗文创作真善美研析:兼论其民族观的形成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以其非凡卓绝的文学才华和恣意纵情的人格特质,成为中华文化人格的光辉典范,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文学交流、文明互鉴、文化传播使者。特别是他“华夷合同”“汉民一体”的思想,与今天所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谋而合,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当下仍具有一定的意义。海南居儋期间...
柳宗元独游南涧,写下一诗,苏轼赞其妙绝古今,极具艺术感染力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亲人朋友各自飘零,知音少,无人可言,自己心事自己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但是不要说诗人强说愁,感同身受的,只有际遇相同的人。南涧之游,本为散心解忧,可深秋时节那寒冷孤寂,只会令他倍感凄凉,烦恼和苦闷俱增。柳宗元此诗风格简朴平淡,苏轼曾盛赞其“平淡有思致”、“...
苏轼调侃同行好友,写下一首很拗口的怪诗,能一次读顺的都是高手
苏轼觉得有趣,便模仿其风格创作了“皓鹤下浴红荷湖”一句,与前者形成工整的对仗。而苏轼的这句诗中,同样有五个字的声母是清辅音“h”。清辅音发音的特点就在于,气流通过口腔时不受阻碍,声带不振动,主要依靠气流的摩擦产生声音。因此,连续使用相同声母的字,听起来会显得含混而拗口。写完了对句后,包括王氏兄...
苏轼看破人生的一首诗,竟是这首28字的绝笔诗,读来满满的智慧与哲思
这首诗可以称得上是苏轼当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展示了他异常矛盾的内心世界。前两句写初入庐山的体验,庐山在苏轼心中就像是一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一样;在诗人面前,庐山是素不相识的景色、一副傲慢无礼、没有一点亲和力的样子。苏轼认为,青山不认识他,而且自傲地不与他亲近,于是只得无奈地表示:若想看到庐山的真面目,...
【文史英华】论苏轼的读书生活与精神世界‖王友胜
摘要:作为生活的常态与生命的独特存在方式,苏轼的读书贯穿一生,内容关涉群经、史书、诸子、诗文集及佛、道二藏等,所作读经诗、读史诗、读子诗与读诗诗不胜枚举,颇具特色(www.e993.com)2024年12月20日。其读书诗体现出作者独特的读书方法,其中既有广博与持久的共性,也有诸如八面受敌、熟读与抄读、夜读与美读等诸多独特之处。苏轼对读书的作用...
诗不可说丨雪压山茶花,是苏轼一再点赞的美景
苏轼冒雨冒雪“我独来”,与山茶“相对”,“心赏”山茶花,满满的热爱无人领会,也是没谁啊,爱了爱了。这首诗更明白,苏轼最得意便是山茶花“烂红如火雪中开”,雪压山茶艳无双。苏轼《王伯扬所藏赵昌花四首·其四·山茶》诗曰: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
“名家讲坛”读苏轼:苏轼的诗作呈现出了真正豁达的人生境界
同时,他的诗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较大的风格改变。方笑一以《江上看山》为例,解读了苏轼早年诗歌的创作特点。他指出,现代人对于七律的审美偏好受到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影响,而苏轼的这首诗节奏较快,有较强的画面感和场景感,类似如今的多机位摄像,融合了近景、远景和特写,显得与众不同。接着,他又举《和子...
“顶流古人”能否成为广州“代言人”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东坡的这句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与广州的这份特殊情缘。而欲使东坡成为广州文化的“代言人”,何不以诗酒会友,传其风雅于世?设诗词雅集,邀文人墨客共赏东坡佳作,以笔墨传情,以诗酒话桑麻。在广州之街头巷尾,举办东坡文化节,让市民游客皆得亲近其人文风采。如此,东坡精...
文化周刊丨 王诜,何许人也?
苏轼书法博采多家,其虽无意于书,但早年为士进,多抄书,每书一册则换一体,风格多变,所以其书艺的呈现多出于实用,天性自然。其执笔单钩,握笔近下,所以结字紧致而撇捺开张,墨法黑重,笔画几乎相重,所以他感慨“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正是他写小字的特点,故被黄庭坚戏诮为“石压蛤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