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史通鉴|解析苏轼《赤壁赋》
二、文学特色:意境深远,文辞优美《赤壁赋》在文学上的成就,首先体现在其意境的深远与文辞的优美上。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赤壁之夜的静谧与壮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些文字不仅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更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物我两忘的意境。同时,苏轼巧妙运...
文人风骨 光耀千年——“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展览走笔
展厅中一幅近七米长的狂草作品非常抓人眼球。这幅明朝祝允明的《唐宋词》,笔墨纵横挥洒,气势撼人心魄,风神潇洒恣意。祝允明继承了欧阳修、苏轼的书学思想,又以“重韵”“绝俗”的理论使“尚意”思想得到新的诠释,将“尚意”书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与友月夜泛舟赤壁,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
2024年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高三10月联考
“他们”有选择性地对《红楼梦》“加以修正,去其糟粕,注入正能量”,不允许出现他们不喜欢的中心思想等都可以看出。(每一点2分,其中,要点各1分,结合文本分析各1分,共6分。)10.CDE11.D(A项“存”都是“问候”;B项“更”,本文中义为“改换”,是动词,《赤壁赋》中义为“再”,是副词;C项“盖”,...
苏轼《赤壁赋》原文与赏析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苏轼在《赤壁赋》中巧妙地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他通过对赤壁之战遗址和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在欣赏赋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人生思考。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赋文的艺术魅力,也使其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句式变化丰富:苏轼在《赤壁赋》中...
于困境中寻找真趣苏轼和八大的“共情”
从他的《前后赤壁赋》中,我们发现了中国艺术的一种特质:时间不是抽象化的概念,也不是一种必然的时序,而是体验生命延续性的切入点。抵达永恒只有从自我生命中的一个点出发,迈向广阔天地,我们才能感受到中国艺术所言的“天趣”,也就是真趣。这是本心的洞开——它超越知识,折叠时空,进而达到永恒。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看中国古画中的诗画相映
唐诗之后,宋词也是画家一再表现的主题(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在此次展览中,至少有三件再现北宋苏轼《赤壁赋》的作品,其中《后赤壁赋》(团扇)的题材和风格体现了元末文人的品味。画中的苏子在梦乡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其用笔、苔点基于董巨的传统,水波和芦苇的轻快弧线,让人想到了14世纪的画家盛懋。
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创新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无名氏书的《张猛龙碑》、柳公权的小楷《九疑山赋》、苏轼的《赤壁赋》等都是文采和书法的天合之作。以颜真卿为例,其书文极具史料和艺术价值。他一直坚持“书以载道、文以铸魂”,其作品都灌注了丰沛情感和刚毅之气。他的《祭侄文稿》通篇文章情怀激烈,书法气势磅礴,一气呵成。颜真卿...
吉林省吉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赤壁赋》中,面对水与月,苏轼最终能够跳出沧海一粟的逼仄感,从全新的角度重新看待水与月,并在对其认识的深化中实现与自然、与自我的和解,达到全新的思想境界,对“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进…
导游新要求 ▎《2024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发布
(二)考试内容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和原创性理论贡献。党的二十大主题,新时代十年的三件大事与三个历史性时刻。熟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新时代党和...
90句,唐宋八大家传世金句,品鉴古人智慧瑰宝,汲取千载不朽才思
34.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出自《秋声赋》这正是大自然秋意的象征,它通常以肃杀和凋零的气息为核心表现。35.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梦中作》下完一局棋还未察觉人事已经更迭,酒宴结束之际,客人不禁油然生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