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强:道德与仁义之辩——《庄子》中的孔老关系再考察
性、命、仁、义、形、名、生、死、常、变等,均与经验世界中的人、事、物密切联系,这也映现了《庄子》的道德形而上学始终关切经验世界中的人、事、物,且在道德与人事相结合的意义上,实现形而上之道的行动化和社会化,从而体现了“理事相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说课稿
1.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3.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4.体会语录体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在本篇中,由于形式为二者辩论,所以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为本篇重点,由于文体是语录体,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汪洋辟阖:《庄子》的语言特色
《庄子》说理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善用类比之法。比如《庄子·人间世》中这一段: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说的是山木和膏火都是因为对人类有用才会让自己的生命受到损伤,桂和漆也是如此。以此类比,庄子认为“无用之用”才可以保全事物自身...
典故《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曲士不...
??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因材施教”的思想,??即根据个人的特点和需求来提供相应的教育和训练,??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井底之蛙是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出自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庄子·秋水》篇。这个故事通过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与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的对话,形象地展示了那些见识短浅、自以为是...
庄子《秋水》,阐释了他的辩证认识论
庄子哲学是全面的,《秋水》,阐述的就是他的“认识论”。与前面讲到的“本体论”一样,庄子的“认识论”也充满了辩证法。这种方法论,庄子承继于老子,但又绝不与老子雷同,至少具有了范围更广泛、层次更深入的特点。《秋水》中,恣意汪洋地论述了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
高中文言文双音节古今异义词(二)
1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庄子??秋水》“面目”,古义是“面部表情”,今义为“面貌”。译文:在这个时候,河伯才收起(转变)了原来欣然自得的表情,抬头看...
义理与辞章的和谐律动:论《文心雕龙》的言说艺术
细而究之,《文心雕龙》言说艺术的特征主要有四:一是浸染文学自觉的时风,剖情析采,言之有理;二是倚重古代诸多典籍,援经引史,言之有据;三是论证过程法度森严,谋篇布局,言之有序;四是写作注重语言文采,遣词造句,言之有文。由此数端并进,《文心雕龙》实现了义理与辞章的和谐律动,成为我国文学批评诗性文体的...
人生一世,草长一春。58句饱含哲理的诗词名句:助你成功挣脱羁绊
——《庄子·外篇·秋水》盛夏的虫子无法理解冬天的冰,因为它受限于季节,它活不过冬季,自然也就不认识冰了,比喻人的认知有限,需开阔视野,理解不同的境界。04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小松》人们往往忽视小松苗的潜力,直到它成长为参天大树才惊叹其高大,真正的价值需要时间来证明...
“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反映了庄子追求自然的特点
《至乐》属于《庄子??外篇》。后人对《外篇》有所争讼,认为不出于庄子之手。其实,相比《盗跖》、《渔父》、《让王》、《说剑》四篇,《至乐》和排之于前的《秋水》,与《内篇》思想、文字极为相像。《至乐》,极有针对性。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生活上奢靡之风也日盛。庄子认为,当世之人追求富贵寿善,以此...
《庄子·秋水》“小大之辩”的三重意蕴
“内篇”而忽视其理论价值,恰恰相反,他们一致强调“秋水”在《庄子》中的重要性,如王夫之认为“此篇因逍遥游、齐物论而衍之。”(《庄子解》)学者陈引驰认为,“《秋水》或许可谓是《逍遥游》和《齐物论》之间的一个连锁、一座桥梁。”(《庄子精读》)傅佩荣也认为,《秋水》之“论述之精妙,可与《齐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