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同名作《穷人》,看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创作风格的异同
左,托翁;右,陀翁陀翁和托翁是相似的,他们都从普希金、果戈里那里继承了俄国文学伟大的批判传统;他们都生活在农奴制即将崩溃的社会变革期;他们都始终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心理的奥秘。陀翁和托翁是不同的,他们虽然目标相似,但创作风格却迥然相异。陀翁的心理描写是混沌的,托翁的心理描写则是清晰的;陀翁的作品始终是...
想了很久,只有这里的雪景才能满足我对冬天的幻想
画家们在画架前专注地创作,他们会热情地与游客交流绘画技巧和创作灵感。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不同风格的油画作品,从写实风景到抽象艺术,应有尽有。下午来到东北虎林园。整个园区约有上百只东北虎,我们乘坐园区观光车游览、拍摄东北虎冬日的生活,嬉戏、打闹,摄影团特别安排东北虎捕食情景拍摄,工作人员把食物投入虎园,...
当一个65岁的人不想退休,靠写作为生
果戈里想通过小说建造一个他向往的俄国,像花一样美、早晨一样干净清爽的俄罗斯;托尔斯泰想铺设一条救赎大道,人人能走、又宽又平又直的自我救赎之路。但其成果也变笨,变幼稚了。在生命的末期,人一旦意识到自己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心思会起微妙的变化,会想要为它做些什么。朱天心的意见是,昔日的张爱玲只是把...
斯捷潘·萨马林:写作“为悲悯而行”
在此,我们道出萨马林诗歌的另一个特点——缓慢。在一个追求速度的社会中,缓慢是一种温柔有力的抗衡。萨马林的缓慢首先体现在诗行的凝练与节制上,这既是对普希金的诗歌特色的传承,又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与突破。如果说普希金在格律的棋盘中精准地掷下每一个词,那么萨马林则令词在诗行间自在漫游。他的很多诗行都较...
徐迟老先生那纵身一跳,照出了世界的荒唐
个人力量有限,只能洁身自好。我劝徐老:“您已是近八十岁的人了,想开点,今后应以保重身体为第一,而把创作放在第二位为宜。”徐迟说:“谢谢你的关心。我和诗人晏明很久不见了,你回京后代我问好。”我说:“一定一定。”见他忙于临行前的收拾,便和他握手告别。
果戈里追求极致自由的俄国文学巨匠
果戈理的‘含泪的笑”是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讽刺艺术的主要特点(www.e993.com)2024年11月23日。在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塑造上,较多运用了夸张与讽刺的表现方式。果戈理的‘含泪的笑”是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讽刺艺术的主要特点。所以,漫画中的果戈里透露出一种心理扭曲的感觉,找寻不到生命的意义但又怕被人理解,陀思之于果戈里是理解他的人、是...
《俄国散文之父果戈里:喜欢“放火”的19世纪朋友圈大佬》
就这样果戈理大兄dei在两个月内创作出了五幕喜剧《钦差大臣》。创作期间,他对戏剧的社会使命有了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深刻地认识。183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彼得堡大剧院上演了这部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叙述了以俄国某市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到钦差大臣前来视察的消息,惊慌失措的竟将一个过路的彼得堡小官员赫列斯达可夫当...
卢新华谈早年创作故事:写《伤痕》与在曲阜经历有关
再次谈及《伤痕》,卢新华说,创作时他极力反对自己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小说的人物必须是从自己的生活中得来的,而不能凭空虚构。“尽管女主人公王晓华是当时一类人的代表,但是她有自己的个性在里面。我特别反对小说讲套话,所以只用人物、故事本身的发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伤痕》被认为突破了爱情禁区、突破了...
纳博科夫在美国 | 出走、创作,应对婚姻危机(连载一)
他在美国发表了大量文学讲稿,为尼古拉·果戈里写作传记,将俄国经典《叶甫盖尼·奥涅金》译成英文并发表,招致争议不断。在美国,他还写出了将他推上神坛的《洛丽塔》,并构思了杰作《微暗的火》和《阿达》。纳博科夫在美国度过了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这20年塑造了纳博科夫的后半生,造就了如今被世界所熟知的纳博...
纳博科夫在美国(连载六):《洛丽塔》创作背后的故事
他在美国发表了大量文学讲稿,为尼古拉·果戈里写作传记,将俄国经典《叶甫盖尼·奥涅金》译成英文并发表,招致争议不断。在美国,他还写出了将他推上神坛的《洛丽塔》,并构思了杰作《微暗的火》和《阿达》。以下为《纳博科夫在美国》([美]罗伯特·罗珀著)选读,是作者对纳博科夫一些小说创作动因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