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流背后真相,这是颠覆认知的一本书
从对哲学发展的贡献来看,魏晋玄学适应了当时门阀世族的需要,并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尽管玄学的讨论内容偏向形而上学的“有无本末”问题,但它丰富了哲学的内容,并提高了理论思维水平。何晏、王弼等玄学家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概念,推动了中国哲学从宇宙构成论向本体论的转变。他们引入“以无为本”和“得意...
吴震:王船山的气实在论——以“无有先于清虚一大者”为例
须指出的是,尽管船山认为庄子“有无”论凸显了“无无”的观念,但他对道家“有生于无”特别是玄学“以无为本”的观点是竭力反对的,这一点必须明确。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就言有者之所谓有而谓无其有也。天下果何者而可谓之无哉?……言者必有所立,而后其说成。今使言者立一无于前,博求之上...
温海明《道德经明意》:中国哲学当代发展需要返回经典之本
他认为应该将意本论放在精神哲学的视域下去看其中的哲学的生长方式,此精神哲学不是黑格尔的精神哲学,而是如徐梵澄先生认为哲学是超越宗教和理性的,又不能违背理性、违背信仰。温海明教授从传统文本中找到了自己的思想资源,从具有中国古典精神哲学的特点精神哲学传统出发,以“意”为本来诠释《道德经》。同济大学哲学...
林黛玉教给我们的处世哲学
用王弼的话来说,就是“夫识物之动,則其所以然之理皆可知也。龙之为德,不为妄者也。”他的意思是,先要认识“物之动”,弄懂“物之动”的所以然之后,再采取行动,不轻举妄动。林黛玉“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就是“勿用”,就是不轻举妄动。哲学,讲得是最普遍的理论,是通用的道理,有点像...
历法节气与哲学文化??“冬至”特稿丨一阳来复,天人孚应:冬至...
故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是其义也。”又引虞翻曰:“谓《乾》成《坤》,反出于震而来复,阳为道,故复其道。刚为昼,日消《乾》六爻,为六日;刚来反初,故七日来复,天行也。”其二,《易纬??稽览图》以六十四卦中的《坎》《震》《离》《兑》为“四正卦”,其二十四爻主二十四节气,余六十卦三百六十...
杨国荣︱萧萐父与20世纪下半叶中国哲学史研究
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到王弼、张载、王夫之,都是如此(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他们首先是创造性的哲学家,而后才进入哲学史,获得历史的品格。如果要深入把握历史上哲学家的观点,便既需要有理论的视域,以切入相关的哲学观念,也应具体地了解历史背景,以及它们的前后变迁。所谓史与思的统一,主要是就此而言。
夏虞南,廖名春:《周易》卦爻辞所见“诚信”思想诠解
《需》卦卦辞曰:“需,有孚。”孔颖达疏曰:“无信即不立,所待唯信也,故云‘需,有孚’。《需》之为体,唯有信也。”《泰》卦九三爻辞“勿恤其孚,于食有福”,王弼注曰:“信义诚著,故不恤其孚而自明也。故曰‘勿恤其孚,于食有福’也。”以高亨为代表的近代易学家并不遵《易传》及古代注疏家训“孚”为...
焕发中国经典哲学的时代活力——中哲史学会2024年会纪要
孟庆楠从学派渊源、思想特征、政治背景、核心问题以及玄佛关系等方面梳理了玄学研究状况,提出现代玄学研究有两大主题:有无问题以及名教与自然的问题,认为对于后一问题涉及的复杂理论内涵仍缺少深入的辨析。刘勰娇认为王弼以会通儒道“德”论为中心,贯通“上德”与仁义礼智,为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之德奠定了新的形而...
六朝名士的显与隐,名士背后的空间政治与生存美学
全书用庙堂和山林,隐喻维护秩序与反抗传统的两大角力。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在朝玄学,为统治提供理论奠基,为名教秩序援引道家注解。换言之,他们是“道皮儒身”,替换解释的方法论,以道家的无为、无措,作为推行儒家礼义的工具。这种在朝玄学更多是观念范畴、理论层面的抽象宣示。
【文化中国行】淮河流域的道家哲学
在道家众多的著名人物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鹖冠子、刘安、何晏、王弼、嵇康等都生长于淮河流域。淮河之水不仅孕育了道家人物,也孕育了道家哲学。道家哲学以自然主义为其基本特征,并以此区别于儒家哲学的道德主义。道家哲学是中国哲学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