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监察制度比之前各朝代都严密,虽强化皇权但使行政效率低下
都察院是明清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其官员设置,明清两代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明朝的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为最高长官。相当于汉唐时期的御史大夫,俗称堂上官或坐堂官。下设若干办事机构,处理日常事务。有监察御史一百余人分别负责地方监察;监察御史名义上是都御史的属官,实际上直接对皇帝负责,有直接的奏事权。清朝...
梁小民:商帮为什么只在明清两代出现并存在?
一是始终不变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人和商业活动实行系统的制度化歧视,使商业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二是关系国计民生且利润高的行业由政府实行直接控制,这就是实行了两千多年的“盐铁专卖”制度。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实行的盐铁专卖,到西汉汉武帝时成为一种代代相承的制度。“专卖”就是政府直接控制这两种最重要...
新书| 《清此:清朝的社会与文化》
试图以长时段的研究视角,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文字,介绍清代皇权权限、八旗制度、内阁与军机处的关系、地方社会管理、科举取士与地方士绅、司法检验与司法正义、帝国财政与军事支出、妇女权益与社会地位、旗人特权与社会地位的变化,借以探讨近代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军事实力、司法权益及思想文化的发展演进趋势。
李烈荣:珞珈山上五先生|李剑农|陈寅恪|世界史|武汉大学_网易订阅
关先生在明代内阁制度、督抚制度、翰林制度、嘉庆皇帝研究、清代海盗问题、民族关系、城市研究、河督问题、人物评论以及吏治、外交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1980年至1991年间,关先生在全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接连发表重要论文《试论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试论...
刘文鹏:论清代历史地位
2.地方省制的演进清朝延续了明代省制由分权到集权的发展趋势。明初所建布政使司,虽习惯称“省”,但与元代“省”的意义不同。元代之省,实际为中书省派出机构,统领一方,除腹里地区外,不论宋代原有的路府州县,还是岭北、辽东蒙古、女真各部聚集之地,都由“行中书省”管辖,其要旨在于集一方军政之权,而非直接...
李小波:明代内阁密揭制度考析
正因为内阁密揭是面议的替代方式,故而沈德符将阁臣密揭的合集与唐宋时期的宰相时政记相提并论,就二者性质而言,这个类比是恰当的(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二、密揭不发抄及附带问题密揭不同于一般的题奏本,并不下科发抄,前引尹直和毛纪之语所说甚明,学界对这一点也都熟悉。阁揭原有商榷票拟和答谕论说之分,商榷票拟者只是对...
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朝代制度;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举制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北大历史教授赵冬梅:好制度被玩坏,是历史倒退的开始
明清两代不设宰相,明有内阁,清有军机处,然而,无论是内阁还是军机处,都只是秘书咨询机构,在制度上不享有决策权,相比宰相,内阁和军机处的权力是不稳定的,更加依赖于皇帝的信任。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力向皇帝集中,而权力就是责任,皇帝个人在军国大政和政府行政中承担的责任变得空前巨大。“朕即国家”这样的...
历史知识|清代的乡官论与制度选择
雍正年间再次提出乡官制,尽管最终被否决,但它似乎提供了不同寻常的意向。沟口雄三敏锐地意识到曾静所提出的“封建论”与龚健飏提出的变相的“封建论”不同的遭遇,这两种动向的分歧点值得留意,他认为要求设置乡官是“地方的公共事务由地方办”意义上的“地方公事”式的封建,“这反映了在所谓乡村空间即‘官、绅(乡...
“匡正天子,裨益时政”,浅谈明代内阁首辅的“封还执奏”之权
内阁制度是明代重要的政治制度,首辅在内阁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中“封还执奏”权可对天子政令提出异议,或拒绝拟诏,或予以驳回。而所谓“封还执奏”即内阁首辅对天子诏令提出异议,并将此诏令封还天子,不予草诏公布的行为。该权利作为首辅的一项重要政治职权在不同时期起到了不同作用。在宪宗、孝宗、穆宗时期,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