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雅集 品味南洋——《南枝更有花》新书推介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光明网讯(记者王晓秋)5月17日,由北京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北京大学校友会、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主办,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北京大学马来西亚留学生会、北京大学东南亚协会联办的《南枝更有花》新书推介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四季庭院举行。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叶静漪...
这份北大礼物,送给年轻的你!
是王晓秋家中堆满的典籍将象牙塔建于实践的舞台把青春献给北大,献给学生的他“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叶朗手里的书与身旁的花一生对哲学与美学的极致追求“美和艺术,都是人的心灵创造”是胡壮麟一手紧握报纸一手作活泼手势双手编就学术与生活的浪漫交织是武际可身旁盛满知识的书架指尖触碰,一生...
北大历史教授王晓秋谈东亚国家的不同发展道路
■演讲者:王晓秋■演讲话题:东亚国家的不同发展道路■演讲地点:国家图书馆■主办单位:中国社科院等■演讲者小传王晓秋,祖籍江苏海门,1942年出生于上海市。1959年—1964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年—1998年任北大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
北大历史系教授王晓秋:央视应设历史文化频道
王晓秋委员表示:“这样一个频道不仅能为各地方电视台起到示范作用,也能成为国际文化学术交流的一个窗口。”
这是永远的校园,这是青春的北大!
王晓秋(81岁)历史学系教授史海遨游,古今求索。1959年,他考入北大历史系主攻“近代中国与世界”方向。1964年毕业留校,教书育人50年。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风雨涅槃的亲历者,也是研究者;作为一个学者,他不仅在象牙塔里爬梳史料、潜心学术,也在社会舞台上东西纵横、积极发声,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近代发展,用专业的知识...
不再“理科生治校”的北大,将迎来怎样的变化?
山东青岛人郝平在当年9月进入北大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时,19岁,属于班上年纪较小的学生(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北大是国内最早将历史系分成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专业的学校之一,不过,两个专业仍然合在一起上基础课。郝平的同年级同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牛大勇回忆,郝平成绩好,低调踏实,对人也...
北大教授:有人对历史翻案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王晓秋《人民日报》(2014年11月20日07版)笔者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与研究已近50年,略知历史研究之甘苦,同时也深切体会到历史研究的真谛在于实事求是。实事者,就是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无法改变与假设,更不能虚构与编造;求是者,则是历史研究者必须努力搜集、梳理、考订史料,力求客观、全面、辩证地分析、考证、描...
继往开来 不负使命——北京大学民盟组织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北大民盟的老盟员代表王晓秋老主委、青年盟员代表伊成器教授分别发言。民盟清华大学委员会史琳主委和北大兄弟党派代表、九三学社北京大学主委沈兴海教授分别发表了致辞。北大民盟盟员和与会领导嘉宾集聚一堂,少长师友从各自的视角和经历出发,分享北大民盟人的故事,为北大民盟组织建设发展建言献策,欢庆北大民盟组织70华诞。
回忆恩师周一良先生
本文作者王晓秋与周一良先生(1913-2001,坐者)在日本合影。今年是周一良先生诞辰110周年。恩师周一良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是先生亲切慈祥的面容还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先生的教诲、恩情更是终生难忘。我是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的,那时的北大历史系可以说
从政务运作看宋代官员对邸报信息的回应|进奏|文书|上奏|臣僚|官宦...
下文为《从政务运作看宋代官员对邸报信息的回应》,摘自《北大史学(第24辑):信息沟通专号》,由赵世瑜主编。从政务运作看宋代官员对邸报信息的回应李如钧邸报是宋代中央向地方发布信息的重要载体,无论当时或现今均受关注。多数学者将邸报视同现代的新闻报纸,分别就采编过程、制作方式、印刷工法、发行机构、传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