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以勤:明朝中期内阁大臣,保护裕王朱载坖,后因得罪高拱而致仕
隆庆元年春天,陈以勤被提拔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并得以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当时,内阁之中徐阶为首辅,而高拱同陈以勤一样方才刚刚进入内阁。陈以勤在高拱和徐阶两人之间努力保持中立。然而即便这样,陈以勤依旧还是被徐阶当作是高拱的同党,一起逐出了内阁。等到高拱再度进入内阁,又和另一位内阁大臣赵贞吉互相倾轧。
明朝中期内阁与宦官近半个世纪的权力斗争,内阁为何一败再败
废相两年后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及文华殿,征诏当时社会上有声望的大儒学者充当大学士,但其主要权力只是顾问,品级只有正五品,这就是内阁的雏形。1402年朱棣经过近四年的靖难之役夺取皇位,这位马上皇帝虽有朱元璋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他却没有父亲的劳模风范,做不到总揽政事。于是派解缙、胡广、杨荣...
汪广洋:明朝仅4位宰相,皆是朱元璋钦封,他名气最小,死得亦惨
那么,明朝到底有几位宰相呢?笔者先给出答案:一共只有4位。虽然明朝后期的内阁大学士也被人说成是“宰相”,事实上他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宰相。明朝的4位宰相分别是徐达、李善长、汪广洋和胡惟庸,这4人,都是朱元璋钦封的。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濠梁,后来奉小明王韩林儿为主。韩林儿封朱元璋为吴王,朱元璋便设立吴...
他是明朝内阁首辅,曾为袁崇焕求情,因何被迫辞职?
随着战局的稳定,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内阁大学士韩爌、李标相继离职,于是成基命在崇祯三年(1630年)二月成为内阁首辅。这年六月,温体仁、吴宗达也进入内阁。此时,最受皇帝信任的阁臣是周延儒、温体仁,这两个人勾结起来排挤成基命。当时,正在给袁崇焕议罪,成基命因腿疾没有参加,结果遭到了朝中官员的弹劾,他们说成基...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第一任由七人组成,谁料比明朝还活的久
但出人意料的是,内阁成员的官职却只有五品,远远低于尚书、侍郎等中央官员,这也是朱棣精心设置的,他对内阁也存有一定戒心,为防止这七个人权势过大,朱棣特意降低了这些所谓阁员的品衔,他似乎认为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控制内阁。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错了。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
重构与困境-明朝高度膨胀的皇权背后是你想象不到的无奈
明代文官集团是制约皇权最重要的一股力量,他们是制约皇权,阻止皇权违制的重要关口(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而最能体现文官集团制约力的便是明朝的内阁机制,对于内阁的描述,《明史》记载的比较直白:“地居近密,而绝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狭、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明朝内阁根本不是宰相,以及什么才是宰相
明代是有一些内阁大学士如杨廷和、高拱、张居正等比较威风,看上去与真宰相无异,但那要不就是靠个人能力压制宦官和六部,没有制度化的权力;要不只是在皇家的许可下代行皇权,并非独立的相权,其背后都没有统领一个独立于皇权的政府。明清时人自己都有这个觉悟,祝总斌先生的书里提到,崇祯年间的阁臣自称“昭代本无相...
张璁是明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内阁首辅,没有之一
在首辅杨一清被赶跑后,张璁(cōng)终于如愿以偿的坐上了内阁的头把交椅,成为明朝的第二十六位内阁首辅。张璁(1475年——1539年),字秉用,号罗峰,浙江温州府永嘉(今温州市龙湾区)人。因为与嘉靖皇帝朱厚熜名字谐音,故而主动选择避讳,由嘉靖钦赐名“孚敬”。张璁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争议极大,很多人批评...
明朝内阁首辅黄淮墓志碑在瓯海茶山被发现
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黄淮黄淮(1367~1449),字宗豫,永嘉人(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明初政治家、内阁首辅。明洪武三十年(1397)以31岁高中二甲第五名进士。黄淮在洪武朝官任中书舍人。明成祖即位时,由于“召对称旨”,皇帝赞赏他和解缙的学问,命他们二人侍立御榻之左以备顾问,预闻机密要务,不久任职翰林编修、侍讲...
明朝的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其首辅也无法掌控六部
明朝内阁就是皇帝的一个顾问机构,内阁成员依托皇权任职,其作用就是用于加强皇权。明朝的内阁是用来强化皇权的,而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约束皇权的,两者完全相反。打个比方来说,明朝的内阁,就是皇帝的手下,皇帝让内阁做什么都可以,也可以随时废除内阁或者将权力交给别人重组内阁,而西方的内阁制衡着王权,国王无法对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