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内”正确吗?为什么蒋介石的战略最终失败?
电影《八佰》热播,很多人因此了解了国民党军队抗战史实,但在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之前,从九一八事变后,我们也知道蒋介石一直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对于日军他执行不抵抗政策,对于红军进行五次围剿。我们最终知道在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的这一国策最终失败了。但是他执行失败了,并不代表这一策略的错误,那么这一策略...
蒋介石留下遗言,终于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宋美龄听后泪流满面
身为东北军队将领的张学良自然是遭到了人们的唾骂,在他的人生轨迹上留下了不小的污点,在这之后,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犯下的巨大错误,他知道了不抵抗的政策是完全行不通的,认识到这一点的他曾经多次提出了共同抗日的要求。但是蒋介石一意孤行,固执己见,坚决地实行该政策,他认为要想打赢外来的侵略者必须先解决掉内部...
九·一八事变,东北的沦陷,是中国近百年来最大的损失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抱定“力避扩大”宗旨,在实质上不将其当作日本侵华的第一步,而只当作是地区冲突事件。企盼国联采取措施,把遏制日本的力量寄托于西方列强,意图利用华盛顿体系所造成的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夷制夷”,是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的一个原因。结束语九一八事变后,经过4个月零18天,东北全境基本陷落于日军...
是谁下达了“不抵抗”命令?是张学良还是蒋介石?背后有何隐情?
按照这个道理,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了不抵抗,蒋介石在事变之后,也就有了不反抗的理由。这是真的吗?张学良的私人助理郭维城,在一九四六年曾经说过:「少帅在协和医院一晚上,一连发出十余份命令,蒋介石每一次都以不许反抗为由,下令没收枪支,封锁库房,听候日本人发落。」这句话说得很清楚,蒋是蒋介石一手策划了不...
文史钩沉:二十五都民众奋起驱逐国民党溃军
当时,正值抗战时期,由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寇长驱直入,东北三省沦陷后,日寇大举南侵,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溃军纷纷越过云际关经梅坪退入内地。1941年春夏之交的一天下午(即鸣锣的头天下午),有一批溃军从云际关入闽。这批溃军到达梅坪时已近黄昏,40余人的队伍,军装邋遢,...
打响抗日第一枪,比余则成更强的潜伏者,却差点死在自己手里
两年后,就晋升为第四方面军八十三旅旅长(www.e993.com)2024年11月16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作为东北少帅的张学良遵从蒋介石指示,实行不抵抗政策,东三省很快沦陷。国民党的妥协退让助长了日军的狼子野心,1933年,日军继续南下,抢占了位于河北唐山北部的重要关隘喜峰口,直接威逼长城,对中原虎视眈眈。
一位德国人因疫情向我国求助,调查发现:他爷爷曾救过25万南京人
当时,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的政策,国民党军队在战事上节节败退。1937年,南京保卫战失败,国民党军队仓皇逃出南京,只留下几十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日本兵进城后后,开始对南京的老百姓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他们见到漂亮的妇女就抢,看到壮年的男子就杀,有时,还把婴儿挑在刺刀上,当玩具玩耍。有一次,几...
中国的人权状况
但是,蒋介石只是又一个军阀,他实行法西斯统治,对争取民主的民众进行血腥屠杀,使千百万人倒在血泊之中。他不顾中国共产党、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和广大人民的反对,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加紧内战。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违反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迫切愿望,发动大规模内战。广大人民忍...
...早在九一八发生之前,中日两国敌对气氛的升级,日本对华侵略政策...
但早期的同盟会与很多日本朝野人士私交甚笃,日本在辛亥革命中曾给革命党很多援助;日本在20年代又采取了温和的币原外交政策,因此在列强当中国民政府一向将日本视为最有可能合作的国家。外交工作的重点,在“清党”与苏联决裂后,就转到了日本身上。下野后的蒋介石于1927年9月29日访问日本。田中义一在其青山私宅与...
侯中军:九一八事变后国联外交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
鉴于国际社会的微弱反应,在继续进行国际交涉、寄望于外交解决事变的同时,蒋介石开始筹划应对日本侵略的整体布局。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国民政府此时已开始准备对日的整体战备计划,亦即在东北采取不抵抗政策的情况下,在华北、华东进行备战。对于列强利益集中之上海,蒋介石决定,一旦日本有侵略行为,中国军队应“即行抵抗”,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