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中国学者实验实现1.43公里远距离非视域成像
中新社合肥3月5日电(记者吴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日消息:该校教授潘建伟等在国际上实验实现了1.43公里的远距离非视域成像,首次将成像距离从米级提高到公里级,相比先前的实验结果提升了三个数量级。该成果于4日发表在国际学术知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成像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从墨子的小孔成...
【中国青年报】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命名“墨子号”
潘建伟说:“卫星之名取自于我国科学家先贤,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在潘建伟看来,哲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也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伟大科学家,《墨经》里记载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该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而这正是现代照相技术原理的起源。潘建伟说,这个实验指出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也是第一...
简述相机镜头变焦与对焦、成像的原理
小孔成像实验中,点燃蜡烛,会在小孔另一面的白纸上看到一个倒立的烛焰。此现象可以用来解释物理学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这样,我们就用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在白纸上获得了蜡烛烛焰的图像。2、凸透镜使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将窗外的风景搬入室内,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
从“量子”到“墨子”:小小卫星如何组成太空中的量子星座?
▲墨子和“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历史记载,墨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进行了光学实验,发现光沿直线传播,绘制了凹面反射镜光聚焦、小孔成像等光路图,还测试计算了水的折射率。“就像国外有伽利略卫星、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先贤的名字来命名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可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和科研自信。”“墨子...
从“量子”到“墨子”:小小卫星如何组成太空中的量子星座? | 十万...
历史记载,墨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进行了光学实验,发现光线沿直线传播,绘制了凹面反射镜光聚焦、小孔成像等光路图,还测试计算了水的折射率。“就像国外有伽利略卫星、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先贤的名字来命名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可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和科研自信。”“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说。
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学生探索科学奥秘
它其实是古人对一个科学实验现象的记录(www.e993.com)2024年11月24日。记录中描述了约公元前400年,鲁国乡村的一间普通民屋中,墨子做了一个小孔成像的光学实验。屋子里很暗,一壁开了一个小孔,屋外站立着一位年轻人,他的影像随着室外的光线从小孔中穿透过来,在黑屋子里形成了一个倒影。通过这个实验,墨子发现并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直...
??好美味的天文小实验:用奥利奥揭晓月亮的奥秘
老师还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望远镜里看到的东西是反的?这是为什么呢?”大家纷纷点头。老师解释道,在太空里,天体是没有方向的,看不出来正倒。望远镜看物体反的,是因为望远镜的成像和小孔成像的原理非常相似。老师又简单科普了有关成像的知识,同学们都恍然大悟。
【人民网】外媒评中国发射世界首个量子卫星:助力全球通信安全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专门援引中国媒体报道,解释了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先贤的名字来命名全球首颗量子卫星的缘由,介绍了墨子两千多年前小孔成像实验为如今的光通信和量子通信奠定基础的事实。美国《华尔街时报》以“中国的最新跃进不仅是步子大──而且是一项巨大的科技突破”为题发文称,随着“墨子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将...
中国真正强盛的标志:墨子的塑像能够与孔子的塑像并立
墨家为了研究这种现象的成因,反复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并通过实验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这个实验在《经说下》篇有详细的记载:“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障内也。”同时墨家已经认识到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光之人煦...
【中国科学报】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在这里诞生
2016年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颗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其背后大有深意。历史记载,墨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进行了光学实验,发现光线沿直线传播,绘制了凹面反射镜光聚焦、小孔成像等光路图,还测试计算了水的折射率。“就像国外有伽利略卫星、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