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2025年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生物与医药
5、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基因突变的类型及特点、突变的机制、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及各方式的主要特点和过程、诱变育种的概念及基本原理、菌种保藏的原理及常用方法6、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尤其是微生物在碳素循环和氮素循环的作用,...
EbioMedicine香港大学微生物系朱轩团队最新研究:揭秘新冠变异毒株...
EbioMedicine香港大学微生物系朱轩团队最新研究:揭秘新冠变异毒株在呼吸系统中的复制和致病性进化趋势早期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BA.1、BA.2和BA.5作为主要的变异毒株在全球范围先后造成广泛的感染。但是在OmicronBA.2/5流行之后,后续子代新冠变异毒株的流行出现“百花齐放”的现象,出现了多个新冠变异毒株同时广泛...
梳理肠道微生物组最新研究进展
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研究探索了不同地域及种族群体的2型糖尿病(T2D)、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也称为前驱糖尿病)及健康人群的肠道微生物组,揭示了特定细菌病毒、遗传变异与肠道微生物功能和T2D风险间的关联。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6月2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ain-specificgutmicrobial...
指南共识丨纳米孔测序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推荐意见3: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需要基于全长基因组进行病原微生物演化和变异分析时,推荐使用较长读长的纳米孔测序进行病原微生物全长基因组检测和分子溯源。推荐意见4:对于需要区分高同源性的病原微生物亚型(例如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时,推荐使用较长读长的纳米孔测序以增加其特异性。3纳米孔...
微生物小课堂丨百日咳杆菌,来势汹汹的老对手
本次的微生物小课堂就来和您一起探寻百日咳的相关知识和它的“前世今生”。01“个菌资料”百日咳是国家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引起这种疾病的百日咳杆菌属伯克霍尔德菌目,产碱杆菌科,鲍特菌属。是一种呈短杆状或椭圆型、长约0.3~0.5μm的需氧菌,对氯霉素,红霉素等敏感,对青霉素和磺氨药有抵抗力,这就意味着不是...
地球真正的“主人”,比人类早数十亿年诞生,经历多次生物大灭绝
微生物还具有强大的基因编辑和修复能力(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它们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方式,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微生物还具有强大的DNA修复机制,能够修复因环境压力造成的DNA损伤,保证种群的遗传稳定性。在地球的历史长河中,生物大灭绝事件屡次上演,每次都给生命世界带来巨大冲击。在这些灭绝事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像蚂蚁...
我是全国政协委员朱同玉,关于抗菌药物研发跟不上微生物耐药问题...
微生物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是未来全球主要的健康威胁,同时也是关系到我国全人群健康水平提升的社会问题。目前全球每年会有一到两个新的抗菌药物出现,而同期变异的耐药菌却有几十种。抗菌药物研发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细菌变异的速度。这一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
支原体感染流行,人类和微生物的战争谁输谁赢?
今年冬天,支原体感染成为热点话题。包括支原体在内的微生物其实是地球上最“古早”的生命,远比人类的历史长很多。它们有些对人类有利,有一些却令人“谈虎色变”。从古至今,人类与微生物一同进化,同时也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今冬的支原体感染,正是这场竞赛中的一个小小片段。
iMeta | 南方医科大学谢黎炜、马颖联合发现新生儿肠道微生物网络...
另一个有趣的结果是,对照组婴儿3月龄时,肠道菌群可观察到负相关的边,反映了微生物群落中竞争拮抗簇的出现,但在病例组中没有观察到该现象。不仅如此,代表病例组的蓝色折线在多个网络拓扑指数中的变化均出现异常。例如,边数、正相关边数、连接性(Connectance,Edgedensity)、平均度、接近中心性(Centralization...
普洱茶变异白化的根本原因解析
普洱茶变异白化黑的首先起因普洱茶的陈化白化黑是指普洱茶呈现出白毛茶或黑毛茶的独特现象。普洱茶变异为白毛茶的受到起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茶树的茶遗传性状,另一个是环境因素。茶树的我们遗传性状是造成普洱茶白化的浑浊要紧原因之一。普洱茶的可能是白化与茶树的质量基因有关。茶树在漫长的条件进化进展中,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