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文化难成艺术
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家王弼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得意忘言。他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
邓晓芒:论僧肇的以佛解道——《物不迁论》的动静之辨
心应于阳,阳应于动;色应于阴,阴应于静。”显然,玄学大师僧肇在这里运用了庄子和王弼“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方法,尽管在正文中所申论的是二谛为一、动静不离的道理,但在标题和结尾中却只提“不灭不来”的“物不迁”义。这是因为,二谛并非平列,动静不可互换,它们之间有“寻化以阶道”的等级次第。
王弼幼年聪慧,十余岁注《易经》,因高平陵政变罢官,同年去世
三国时期儒家学者,经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何晏曾叹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据何劭《王弼传》载,王弼十多岁时,即“好老氏,通辩能言”。他曾与当时许多清谈名士辩论各种问题,以“当其所得,莫能夺也”,深得当时名...
老庄之“道”与中国式审美|美学|庄子|道家|老子|宇宙观_网易订阅
庄子在《外物》篇中讨论了“言”与“意”的关系,认为“言”是为了表“意”,得到这个“意”,“言”就应该舍弃了,即“得意忘言”。王弼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意,而象可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
夜雨|刘彤 陈雨睿:穿越时空的信使——读散文《八千年的凝视》
正如王弼所言“得象忘言,得意忘象”,在《人民文学》2024年第7期的《八千年的凝视》一文中,姜明,这位满怀热忱与文艺情怀的当代学者,以他独到的文人视角,穿透历史的重重迷雾,深情地回望了八千年前的文明辉煌,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他巧妙地将展馆内的汉字瑰宝转化为一系列既承载深厚艺术底蕴,又契合当代...
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道家|儒家|道教|佛教|老子|宋明...
第二点是说,玄学认知方法上的“忘象(言)得意”论,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中最主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主要特点和根本精神,有兴趣者可找来一读(www.e993.com)2024年11月27日。四、佛教是在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的外来文化。当其传来之初,人们对它了解甚浅,把它看成与当时人们所熟悉的黄老之学、神仙方术相类似的学说。如...
观物取象 得意忘象
二是三国魏王弼提出“得意而忘象”的说法,在他的《周易略例·明象》中云:“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故“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他把“象”归为表达“意”的工具,目的在于启迪人对审美的追求和超越能力。从此后,“物我两忘”解除了...
浅析王弼的玄学文化
王弼对言、象、意的看法所显示出来的哲学思想已呼之欲出:面对大千世界,若想要追寻它存在的根本,那么最终一定是对“意”的领会。而想要了解、掌握“意”的阶梯就是“言”与“象”。因此王弼用八个字简单的概括了他的思想的核心:“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剑,为何让他忘记剑招?这是“得意忘象”之理
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张三丰所演示的太极剑的剑招,是为了显示太极剑的剑意,但是剑招本身不...
准丘园是归宿,唯隐中有乐趣——魏晋风度之下的山居别业园林
同时,在社会生产中,由于南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以及北方人口大量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再加上水利工程和手工业不断发展,园林体系也正是在这一特殊时期得以进一步发展,园林艺术出现了独一无二的高峰和重要的转折点。其中,魏晋玄学的创始人王弼,其著作、思辨形式以及“得意忘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