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砸死刘贤埋下七国之乱伏笔,晁错削藩引发战事但迅速平定
而最终引爆这场战争的人,则是一个关键人物,晁错。也正是因为晁错比较厉害,所以后来,汉文帝把晁错派到了太子府上,去做了汉景帝刘启的老师。等到汉景帝登基之后,晁错自然越发得到重用。而关于削藩的事情,汉景帝也是对晁错言听计从。客观来说,晁错的方案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唯一稍稍被后人诟病的恐怕就是有些过于...
为何说人性是复杂的呢?你去看看把晁错置于死地的袁盎后就懂了!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他对汉文帝的谏言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正直,他对周勃的关心也显示出他的善良和仗义。在晁错之死和与梁王刘武的纠葛中,他的行为又引发了道德上的争议。这启示我们在评价他人时,不能仅仅依据单一的道德标准,而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道德并不是绝对的,它会随着时代、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我们...
史上死得最惨的五个大人物,哪一个最让人痛惜?
晁错大家都知道,汉景帝时期率先提出削藩建议的,也是汉景帝的老师。但为了安抚七国的“诛晁错,清君侧”,于是汉景帝不得不杀掉晁错,实行的是腰斩。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腰斩其实非常残酷,上半身还没死,还能看到自己下半身就在旁边,但连不上了,然后慢慢死去,何等残酷。第五个,袁崇焕袁崇焕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有人...
斯文在兹 文物中的儒风浩荡
在中国人的视觉文化中,对于祖先、圣贤必画像、塑像,具体而微的人物形象,能够让观者觉得亲近,从而生发尊崇之心。如此多的孔子形象反映了中国人对孔子的尊崇,以及孔子在中国文化中长久不衰的地位。“大道之行”展中,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提醒观众,孔子的思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处于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中...
文史丨不是无的放矢、为评而评!苏轼笔下的历代人物是这样的
评价历史人物,是苏轼非常偏爱的一个写作题材。在其为应制科考试而写的五十篇“贤良进卷”中,就有二十篇属这一题材,如《秦始皇帝论》《周公论》《诸葛亮论》等,涵盖的人物由先秦两汉直到唐代。其笔记《东坡志林》中也有较为集中的人物评论,如《隐公不幸》《赵高李斯》等。此外,苏轼对人物的评论还散见于其他文...
给孩子的,一定要精挑细选|伍子胥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汉帝国风云录:汉代人物的命运与抉择》《汉帝国风云录》主要根据《史记》“列传”的第三十九篇到第七十篇编写,介绍了叔孙通、张释之、刘濞、晁错、袁盎、窦婴、田蚡、灌夫、李广、卫青、霍去病、司马相如、汲黯、张骞、郭解和东方朔等人的事迹(www.e993.com)2024年11月10日。张释之执法刚正不阿,他坚守法律的原则,不畏惧权贵。例如,当景帝...
由晁错的被冤杀,折射出历史上法家人物大多悲催的结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晁错少年时就拜张恢为师,潜心学习法家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共分三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法家思想主张性恶论,...
苏轼丨《晁错论》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1.晁错: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主张重农贵粟,力倡削弱诸候,更定法令,招致王侯权贵忌恨。汉景帝四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以“讨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晁错因此被杀。2.患:祸患。3.为:治理,消除。4.治平:政治清明,社会安定5.其:代词,指祸患。6.所:处所...
管理历史人物失败案例
袁盎等老臣不喜欢晁错,晁错优秀超过袁盎他们,让这些老臣权贵们嫉妒与不服。汉景帝正式成为皇帝后,任命晁错为内史,内史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汉景帝对晁错的宠信有加,而且听从晁错的观点,对现行的一些制度进行了改革。那情形就象光绪皇帝喜欢康有为、梁启超一样。丞相申屠嘉心里很不是滋味,等待时机中伤和消灭晁错...
2021年度十大历史人物
有学者认为,伏生出生于战国末年。晁错见到他时,他已经90多岁了,早已言语不清。然而,这并不能阻碍他授经的步伐。就算是强撑,他也要讲下去。一生的坚守,不过是为了心中信念:将典籍传承下去。伏生护《书》,这场跨越两千年的对话,真的看哭了。5月,杭州市举行关于钱镠墓盗掘案件的情况通报会。至此,大众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