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诞辰120年|巴金如何谈论自己的作品?
他喜爱那些勇敢反抗、不屈服于命运的人物,例如《家》中的觉慧,那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寄托了巴金对于自由与变革的希望。而对于觉新这样的角色,巴金的态度则更为复杂。觉新象征了对封建制度的屈服与妥协,“他(陈剑云)甚至比觉新还更软弱,还更缺乏果断”,觉新是他口中软弱的代言。他在序跋中传达出对软弱者的理解...
追寻巴金的江苏足迹|巴金先生120周年诞辰纪念
在长篇小说《家》中,主人公觉慧对大哥觉新说过一句话,“我不能够在家里再住下去了,我要走……”那时觉慧18岁,正是巴金离开成都、外出求学时的年纪。《家》是以巴金青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为基本素材创作的,带有自传性质。巴金曾说:“要是没有我的最初十九年的生活,我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五卅”运动,以胡风...
经典作家|巴金家族小说中的“家”与“城”
总体而言,在巴金的小说中,这些家里家外的人,在“家”与“城”之间徘徊行走,构成了特殊的“城市漫游”或“城市旅行”。这些城市漫游者不同于本雅明提出的有闲、有产的士绅阶层的“都市闲逛”,巴金所写的大多是文化人对理想生活的寻找。在《家》的开篇便是觉民和觉慧两兄弟在街道上行走,结尾处则是觉慧的离开,开...
拿起译笔让生命开出花,巴金是她的人生指路人
杨苡的家中曾保存着一只巴金送给她的瓷盘,上面印着巴金的手迹:“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用来维持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我们必须为别人花费它们,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道德、无私就是人生的花。巴金1994.6”这就是巴金的人生信条,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如果长寿却不能为...
夜览·享读|拿起译笔让生命开出花,巴金是她的人生指路人
1936年,杨苡十七岁,在天津读高二的她悄悄给巴金写了第一封信,吐露想做《家》中的觉慧,冲出那个“金丝笼”般的家庭。令杨苡意外又感动的是,巴金很快就回了信,对她这个从未见过面的小读者还十分耐心,像一个敦厚的兄长,劝她不要动不动就离开家,要懂得向前看,保持乐观,多读书,还鼓励她相信未来,“未来总是美丽...
超强主创阵容重现巴金原著、曹禺编剧经典佳作话剧《家》
话剧《家》由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根据文学大师巴金先生的小说《家》改编而成(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故事发生在五四运动前后,风云激荡的年代里,封建大家庭中年轻一代的痛苦磨难和成长——大少爷觉新和大少奶瑞珏的不幸遭遇,奴婢鸣凤的死亡和三少爷觉慧的出走……形象描绘了一幅大家族生活的典型画面,真实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溃败的...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家》里面有两个真实的人物,一个是高觉新,原型是巴金的大哥,一个是高老太爷,原型是巴金的祖父。巴金本人也走进了小说,化身为三少爷高觉慧。向垂死的制度叫出“我控诉”是《家》的基调,小说结尾,觉慧离开生活了18年的家,去一个未知的大城市——上海。巴金写完《家》之后,原计划在第二部中写觉慧离开...
许子东视频专栏:为什么巴金的《家》是最多中国人读的小说之一
很多海外的研究家说巴金的小说浅,我说,如果这种位置越高说话的真理性越强的现象,哪一天消失了,在家中消失了,我们才有说巴金浅的奢侈。高老太爷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坏人,比起克安、克定,那才是腐化。觉慧跟高老太爷最后有一次见面,评论家黄子平说是《家》中最感人的一个段落,原来觉慧、觉民都是想继承高老...
巴金: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场搏斗
船一开,一切就尘埃落定了。觉民各处都有通过信的好朋友,他写好些介绍信,让剑云带走,一路就有人帮衬。两人以兄妹相称,到了上海,觉慧会到码头接淑英。最重要的费用则由觉新负责。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渐渐变了颜色,春天带来了生命、欢乐、鸟鸣、花香、温暖、新绿,还有别的许多东西。
沈从文是她指路人 巴金鼓励她翻译百岁翻译家杨苡的传奇人生
巴金一直通过书信影响着杨苡。在天津读中学时,杨苡就开始与巴金通信。“我哥去留学后,我觉得特别寂寞,巴金像兄长一样,代替了我哥。”这样的通信伴随着两人境遇的起起伏伏,持续了一生。杨苡曾向巴金表示想做《家》中的觉慧,巴金不赞成,回信劝她先把书念好。大二那年暑假,杨苡与赵瑞蕻结婚,生下大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