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德尔和迈因霍夫》看恐怖组织红军旅兴衰
巴德尔和迈因霍夫团伙取名自两个首领的名字,其一就是安德列亚斯·巴德尔。巴德尔热衷惊险刺激而潜在暴力的事物,这使他投身到左翼学生运动中。1968年,他与女友安司林在法兰克福一家百货商店纵火被判刑收监。1970年5月,在还是记者的迈因霍夫协助下,他逃离了监禁,所谓的“巴德尔和迈因霍夫”就诞生了。1972年6月1日,...
百部穿影政治篇47:《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_娱乐频道_凤凰网
在陷入低谷之时,迈因霍夫接触到了巴德尔这群人,后者实施的第一次暴力活动是烧毁一家商场,巴德尔的女友承认,这次行动并不是很有目标性,并不能真正撼动任何政权,但并非一无是处,它至少引起了社会性的思考,在这个被商品包围的世界里,人们被驱使着疯狂消费,我们不再按照自己真正的追求去生活,而是按照被引导出的冲动去...
有时你了解到一个新的名词/术语/知识/人名/品牌等之后……
朋友跟她说,其实这叫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结果等她再出门的时候发现,到处都是刚学到的“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允悲]这现象的起源也很有意思。28年前,热心读者TerryMullen给报纸的“奇葩趣事”栏目投稿时提到,自从他听说德国恐bu组织「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之后,很快又神奇地在另一个地方看到这个生僻名词。故...
红旅、人性、破圈:这个闻名于世的红色组织到底干了些什么?
团体最早被大家叫做巴德尔和迈因霍夫团,这个名字来自于它的创始人中最活跃的两位:安德里亚斯-巴德尔和乌莉-迈因霍夫。“红军旅”成立后,其组织成员不断前往巴勒斯坦接受军事培训,然后返回德国境内实施绑架、爆炸、暗杀等活动。六、七十年代,正是左翼风潮席卷全球的时代。
这部1970年代小说主人公的遭遇,像极了如今网上的“社会性死亡”
1971年末,联邦德国凯泽斯劳滕(没错,就是德甲著名的凯泽斯劳滕神话的缔造者)市的一家银行被抢,守卫银行的一名警察被抢劫者打死。当时,发行量很大的街头小报《图片报》一口咬定这是巴德尔-迈因霍夫集团干的。对此,伯尔持不同看法。1972年1月10日他在《明镜》周刊发表文章,批评《图片报》的说法没有根据。他认为...
乌利·埃德尔新作计划:拍历史题材影片《海森堡》
乌利·埃德尔1905电影网讯近日,有外媒报道称,曾经拍摄了《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以及《阿德龙大饭店》的德国导演乌利·埃德尔又有新作计划(www.e993.com)2024年11月19日。据悉,他将拍摄一部名为《海森堡》的历史题材影片,讲述纳粹制造原子弹的计划。该片改编自理查德·冯·希拉赫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物理学家之夜》(TheNightofthe...
伯格曼影史十佳之一,这部金狮影片带你深入读解德国
《德国姐妹》取材于特定的事件和人物,但片中又隐去直接指涉现实的信息。片中的妹妹原型是古德伦·恩司林(GudrunEnsslin),她是德国红军旅(RAF)的创始人之一。红色旅也被称为“巴德尔-迈因霍夫帮”,脱胎于60年代末的学生运动,但是却走极端路线,制造爆炸袭击和暗杀等恶性事件,后被官方定性为恐怖组织。古德伦...
为什么有些品牌一旦发现,就无处不在
选择性关注和确认偏差是造成巴德尔·迈因霍夫现象的两个原因。因为人们关心某种事物,所以开始无意识地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而且每次目击都会夸大事物的重要性,并增加人们再次遇到该事物的机会。确认偏差实际上是一种令人信服的策略,目的是说服客户认为你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从本质上讲,确认偏差意味着人们正在寻找证据...
影像中的铁血七十年代|现代恐怖主义原型:慕尼黑的一个秋日
华约国家也暗中接济西欧左翼与阿拉伯民族运动,颇有合纵连横的大气象。巴德尔、迈因霍夫常往返于阿拉伯和欧洲各国,与当地政府、秘密组织一道训练、策划行动,日本赤军也大老远去以色列或欧洲作案,所以他们同志相称,彼此帮衬。70年代革命形势日渐低迷,西欧政治斗争前景暗淡,阿拉伯在六日战争中受挫,巴勒斯坦解放已渺茫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