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波兰“女吸血鬼”遗骸出土 3D技术还原生前秀丽容貌
波兰北部小镇一处无名墓园在2022年出土一具400年前的女性遗骸。根据《CNN》,纪录片《吸血鬼之地》(FieldofVampires)讲述了研究团队揭开这名被当地人称为柔西雅(Zosia)的女子身份的旅程。考古团队2005年首次在波兰北部的皮恩(Pien)小镇发掘该遗址,考古学家波林斯基(DariuszPolinski)表示,该片田地在17世纪时曾被...
虚拟现实在考古学中的作用:重建古代文明
VR应用使考古学家能够以以前无法想象的方式可视化古代环境。网站重建VR在考古学中的主要用途之一是重建历史遗迹。通过结合发掘数据、历史记录和先进的建模技术,考古学家可以创建精确呈现古代文明的详细虚拟环境。例如,使用摄影测量法(从各个角度捕捉图像以创建3D模型)已成为考古研究中的常见做法。案例研究:庞贝...
“3D/AR及AIGC在考古纪录片中的应用”培训交流活动顺利举办
10月22日上午,应安徽省广播电视局邀请,“3D/AR及AIGC在考古纪录片中的应用”培训交流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区融合楼举办。来自安徽省广播电视局的相关领导、专家和安徽省多家电视台的导演及制作人员出席这一活动。安徽省广播电视局宣传处处长阚滨首先表达了对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感谢,介绍了2022年在时任省领导...
四具木乃伊进行3D扫描 考古学家将揭其生死之谜
目前,西班牙考古学家使用3D扫描技术分析了4具木乃伊尸体,该专家小组希望发现关于木乃伊生前更多的信息,以及他们如何死亡和进行的葬礼仪式过程。(悠悠/编译)研究人员希望3D扫描木乃伊将观测到绷带之下隐藏的秘密,左图是研究人员在电脑屏幕上分析扫描结果,右图是放大的木乃伊头骨结构。在研究小组对木乃伊尸体进行扫描分析的...
3D技术重现400年前波兰“吸血鬼”女性遗骸容貌
瑞典考古学家尼尔松及其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还原了柔西雅的颅骨形态,并根据骨骼结构、年龄、性别及种族特征逐层塑造面部肌肉,精细地用黏土建模,复原了柔西雅生前的面貌。尼尔松透露,柔西雅去世时大约18至20岁,头骨分析显示她生前可能患有导致眩晕、头痛的健康问题,甚至可能有严重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团队还指出,尽管...
世界最神秘的十大考古发现,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至今无法解释
起初,由于技术条件限制,考古学家难以确定其作用(www.e993.com)2024年11月18日。后来经过X光扫描等技术的研究,人们才逐渐了解到它的一些功能。通过手柄驱动齿轮,再由齿轮驱动表盘,它可以预测太阳、月亮和行星的位置。别的表盘能显示以19年为周期的默冬章中月相的变化,以及日食与月食的日期。它犹如一个便携的太阳系仪,其天文定位非常精准。
第八届北京国际短片联展|SIPHON虹吸:恋地、游戏和显影学
斯蒂文·麦金纳尼(StevenMcInerney,1983年生于墨尔本)是一位生活在伦敦的艺术家,运用16毫米胶片、数字投影和声音空间化技术,创作扩展电影、现场视听表演和装置作品。他的作品探讨对新现象的行为反应,运用时间变化的媒体系统进行探索,作品往往在神圣与世俗间冥想。他创立了跨学科平台PsychéTropes,专注于媒介考古学研究...
数字孪生技术,考古学家最强工具?
Badillo告诉记者,iPad上收集的信息(例如结构测量、土壤特性和发现的文物等数据)会被添加到3D模型中。这些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庞贝数字孪生体,考古学家可以利用它重新审视、探索和分析庞贝遗址。该3D模型完成后,Emmerson和他的团队将在下一次发掘中继续这一工作流程。Badillo表示,“你可以在网络场景中移动,如果该...
考古学家利用3D技术重现被IS炸毁的叙利亚凯旋门
据英国广播公司4月19日报道,英国考古学家19日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重现叙利亚被毁的凯旋门,该凯旋门的大小比例是叙利亚古城帕尔米拉(Palmyra)著名凯旋门的2/3。据报道,英国牛津大学考古研究所(InstituteforDigitalArchaeology,IDA)利用3D造影和雕刻技术,重现帕尔米拉古城的凯旋门。
百年考古的辉煌历程
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辽西锦西沙锅屯遗址进行发掘,其中就包括“红山文化”遗存,这是中国考古学的肇始之事,这一年也成为中国考古学的开端之年。红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贯穿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历程。20世纪30年代初,考古学家梁思永在红山区域内做调查,也发现了一些属于红山文化的遗物。1935年红山后遗址被第一次发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