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国际传播中的中西方文化融合与创新
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东西问”专栏,就是展现中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共同价值的一个典型的例子。“东西问”专栏通过采访来自不同国家和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面对面共同探讨和解答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的问题。通过他们的不同视角和经历,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平台窗口。“东西问”不仅仅是以...
世界古典学大会︱陈光宇:东西方古典文明萌芽时期的文字
而新世界的中美洲奥梅克-玛雅文明先以拉汶塔(LaVenta)遗址附近出土的滚筒陶玺刻符有王名来论证玛雅文字定点在公元前650年。其后玛雅文学者对于喀斯卡石块刻符的研究分析,从石块实体,刻符排列,以及刻符形体在玛雅文化具有特定文化意涵来论证它们代表文字,从而将中美洲文字发明时间上推到公元前900年。参考比较境外自...
美版知乎:西方为何如此讨厌中国?外国网友:因为中国从未被征服
比如说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还有尊重文化多样性,倡导文化平等和对话,反对文化霸权和文化歧视,通过媒体等渠道,客观公正地介绍和传播中西文化,消除误解和偏见。中西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冲突不仅是中西关系中的挑战,也是促进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机遇。在西方社会中,对我们中国的刻板印象往往源于有限...
国家民委主任潘岳:受西方民族理论与文化多元主义影响,作家们都从...
秦汉时期,列国文化交融,诸子百家会通,融农耕、草原、海洋文化于一体。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西域绿洲文化结合而生成北朝文艺,与南方山地湖泽文化结合而生成六朝文艺。隋唐时期,南北文艺混一,唐的十部乐中就包括龟兹乐(库车)、西凉乐(河西)、疏勒乐(喀什)、高昌乐(吐鲁番)、高丽乐(东北)等十个地区...
斯坦福研究:东西方文化差异如何塑造人们对AI能力的期望
通过这项工作,研究团队展示了有可能开发严格而系统的实证方法来研究受文化影响的人工智能目的、形式和功能的偏好。他们还揭示了在当前人机交互模型中隐含的文化默认设置的重要性。从许多西方背景的角度来看,很难想象代理是共享的或存在于个人之外的。然而在西方背景之外,这是可能的,甚至是显而易见的。
专访田晓菲:纵观历史,“东方”或者“西方”文化都是混合杂交的结果
田晓菲:我确实不赞成这种把差异归结为内外的做法(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至少在我的研究领域,我并不觉得海内外有什么差异,或者换句话说,视角的差异在我看来是学者个人的差异,和海内外没有必然关系。学人:您在论证过程中多次用到西方现代批评理论来进行“解构”,例如您用到“文化资本”理论来分析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贵族”,用“文化他者”...
陶坚:解决全球性问题,离不开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冲突论”混淆颠倒了导致冲突的利益因素和精神因素,无限夸大了文化差异、文明差异的影响,过分突出文明之间的异质性和冲突性。学术界有不少声音质疑其理论不自洽、结论不严谨,并且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实践中,“文明冲突论”倒是被美国政府运用得非常自如,为后冷战时期的霸权主义外交政策张目,为各种国际霸凌行为制造...
汪品先: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
上述例子反映出日本和中国的不同。和中国相似,西学东传到日本,也是16世纪传教士先行。但是日本的文化建立在传入的汉字和儒学的基础上,要改为接受西方文化并没有太大的阻力。19世纪中国的戊戌政变(1898年)失败,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成功,2种结果正反映出两国背景的不同,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国知识界的差异。
喻中:论中国法理学史学科的创立 | 中国法学202402
这样的目标,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法理上的“脱亚入欧”。基于近代以来逐渐形成的这种法理学格局,我们可以在文化相互交流、文明相互借鉴的意义上,把西方法理学史作为创立、发展中国法理学史的一个参照。前文已经提及关于17世纪以来的西方法理学的一个“极简史”。遗憾的是,那仅仅是针对近代以来的西方法理学的...
讲堂预热|汪品先:从东西文明差异回答“李约瑟之问”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在治学方面,东西方文明也存在显著差异。东方的传统文化注重继承、崇拜权威,西方偏向于开拓求新、挑战权威;东方学者注重人际关系、聚焦社会层面,西方学者倾向于探索自然、追究事物机理。这些差别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历史演变的产物。以中国为例,社会文化特征形成于秦汉统一之后。秦始皇并吞六国后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