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理趣的诗,早于《诗经》就已有之
所谓理趣,是指诗歌在抒情写景中,以意境、象征或情思体验等方式而不是以理念的方式呈现出的关于宇宙人生的智慧。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作过诠释,“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花中蜜,体匿性存,无恨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所谓冥合圆显者也。”充满理...
国学论谭 | 方笑一:苏轼诗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趣味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东坡八首》是苏轼描写其在黄州真实生活境况的一组诗。诗前小序说:“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这个...
葛晓音 | 苏轼诗文中的理趣:发自泠然独往之趣,归结到社会人事之理
这种适意自在的理趣却借山能听令、船解逐月的拟人化动态写出,便格外风趣有味。苏轼力求超然物外,但又能正视人生。因此他诗中的理趣,往往发自泠然独往之趣,而归结到社会人事之理。如《涵虚亭》:“水轩花榭两争妍,秋月春风各自偏。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巧咏“涵虚”之名,暗用“空故纳万境”...
苏轼人生哲学家:12首绝句,句句含情,字字生香,篇篇富含哲理
苏轼以初冬最美的橙黄橘绿象征其高尚人格与坚贞节操,使得全诗情韵与理趣交融,耐人寻味。其实,人生吧就像荷尽,菊残,应时开谢,各有自身的规律;橙黄,桔绿,不畏天寒,经得住严酷考验,越是艰难,越显风格。我们一定要乐观向上,不要意志消沉,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困难是暂时的,总会有过去的时候。
南宋孤独的诗人,总以为杨万里是田园诗派,他以"活法"妙悟人生
其实,杨万里喜欢在叙事抒情时,多用一些推理和判断来增强诗歌理趣意味。然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或许远不止于一般判断推理那么简单,而是运用因明三支作法的逻辑形式,破除俗见、推出正见的过程。故其诗歌说理,常拗断正常叙事逻辑,转折别叙,看似游戏之论,实为用佛家观念和方法观照体察周遭事物的过程。
东坡缘何爱陶诗?
这里的“熟视有奇趣”,是指陶渊明的诗极有思致,含蓄而隽永,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是指陶渊明这类看似寻常散缓、通俗浅显的诗句里,处处掩映着他随缘自适的思致和理趣(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这都是最能引起东坡共鸣的地方。如苏轼居儋期间所作的《和陶拟古九首》其四——...
浙江省百校2024届高三1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其次,苏轼在诗画理论上讲求“随物赋形”,在《文说》中提出:“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苏轼在这里强调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应该按照事物本身来描绘刻画事物的形象。再有,崇尚理趣在苏轼的题山水画诗中有着鲜明的体现。苏...
《浔城记忆》第四章第五讲——苏轼的浔阳“理趣”
“这里所谓的“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有思想深度和情感趣味的“理趣”。也就说诗文之中既要讲出一番独具见地的“道理”,而且要讲的生动形象有“趣味”。对诗歌创作来说,这其实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这就像我们现在提倡的学会“讲好中国的故事”,就是要接地气、要吸引人,不能只讲正确的大道理。在这方面...
理趣诗,不仅是哲理和诗情的统一,还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融合
充满理趣的诗,早于《诗经》就已有之,“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见《小雅·十月之交》)就形象地说明事物发展变化之理。陶渊明、王维、苏轼等大诗人,都留下许多充满理趣的诗作。在古典诗歌史上,理趣诗别具一格。理趣诗,不仅是哲理和诗情的统一,还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融合。一面是抽象的...
名人大讲堂④ | 李舫:竹杖芒鞋轻胜马——致敬苏轼的十个关键词
这首道别词里,苏东坡宛如立在纸面之上,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这种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恰恰是苏东坡的豪放之处。苏轼之情又是一种超越平常人的天才之情,旷达之情、豪放之情,因此在表达这种高情时,苏轼作词便如李白作诗,天才横放,纵笔挥洒,自然流露而又无具体规范可循。这样一来,东坡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