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四十年 深圳“加速度”
其次,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人力成本不断攀升,部分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出现招工难,被迫迁出。“种种因素导致,从上世纪90年代起,很多企业工厂外迁到光明区、周边地市,蛇口不少厂房出现了空置。”郭锦说。留下来的企业工厂也面临优势渐失的尴尬。1984年,由中、美、泰三方投资1亿美元兴建的广东浮法玻璃厂,将当时全球最先进...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
6平方公里区域内已初步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讯、排污和平地“五通一平”;建有柬埔寨最先进的污水处理厂,一期日处理量为5000立方米,于2017年2月落成启用;2019年5月,启动热电厂建设,将于2020年底建成试运行;配套建设了集“一站式”行政服务窗口、商务办公、宾馆、餐饮和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国人追求自由幸福60年历程:从解放婚姻开始
王今贵说,蛇口在“五通一平”的基建阶段是在交通部内部借调,这还比较好办,找部里打个招呼就行。但当工业区缺乏行政和企业管理人才,需要从其他单位调人时,时任深圳市蛇口工业区管委会负责人的袁庚不得不带着蛇口的人事干部去北京的各大单位、高校挖人,然后用尽各种方法与所在单位反复沟通。这种单位之间的横向调动的...
新中国六十年时代记忆之“下海”:曾是全民热词
1987年是汕头的工厂老板庄儒平赚钱最多的一年,但他却敏锐地意识到这种出口加工工厂遍地开花,已经有恶性竞争的趋势。于是,他把老家的工厂交给了哥哥打理,自己带着10万块钱来到深圳——这个地方的波澜壮阔让他向往已久。为了回报深圳国旅珠宝金行的一位领导,“讲义气”的他进入了这家国营单位,试图帮助这位做行政出身的...
蛇口40年 深圳“加速度”
很快,袁庚带领的队伍在蛇口开始了“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航、通车、通讯、平整土地)和招商引资工作。1981年,招商局提出,蛇口工业区“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资金来源以外资为主,产品市场以外销为主”,建立外向型经济体系。为了吸引外资,蛇口最初每英尺土地使用费只收4元,从广东汕头、韶关、肇庆等地招来大量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