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向“氢硼”聚变要商用
2017年启动紧凑型聚变技术探索;2018年至2019年自主设计建造国内首座中等规模球形环物理实验装置“玄龙—50”;2023年至2024年将“玄龙—50”装置升级为“玄龙—50U”,快速跻身国际大型磁约束实验平台先进行列……在传统能源领域深耕三十多年的新奥集团,从2017年开启聚变“新赛道”,短短7年耗资数十亿元,探索商用...
地球最终会以这样的方式灭亡:太阳演化
答案是必然的。地球末日的版本有很多,诸如星球撞击,遭遇高级文明攻击,甚至是被黑洞吞噬...然而,这些都是可能性事件,唯独有一种是不可避免的——伴随着太阳演化而来的末日。现阶段,太阳每秒钟燃烧掉的氢达到了惊人的6亿吨,通过氢聚变为氦的过程源源不断地产生能量。随着氦不断累积,太阳内核进一步收缩,使得核聚变...
回顾:太阳终将死亡,那它“熄灭”后,人类又要多久才能感知到呢?
太阳内部的物质以氢和氦为主,它们以等离子态的形式存在正是因为拥有大量的氢元素,太阳的核心每分每秒都在进行核聚变反应,让氢原子融合成氦,然后将质量转化为能量。这种核反应的功率超乎我们想象,每秒钟都能达到426万吨,消耗掉这些质量之后它就能释放出大约3846×1026瓦的能量。太阳核心一直在进行核聚变,以此...
恒星的核燃料:氢、氦到铁的燃烧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恒星燃烧的最初阶段是氢的核聚变。年轻的恒星通过将氢原子核结合成氦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一过程被称为质子-质子链反应,它是太阳和其他类似恒星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核聚变,四个氢原子核(质子)结合为一个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光子(能量)、中微子和其他副产物。这种反应释放的能量足以支撑恒星在数十亿年间维持稳定...
太阳的质量并不足以引发核聚变,为何太阳燃烧了数十亿年?
从恒星的诞生到死亡,每一步都伴随着元素的生成和变化。在恒星的主序星阶段,恒星通过核聚变将氢转化为氦,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恒星的核心耗尽氢后,它会进入红巨星阶段,这时恒星的外层会膨胀,而核心则开始收缩。核心的收缩会加热恒星的核心,引发更重元素的核聚变反应,如氦燃烧生成碳和氧。
同样是核聚变,为何氢弹瞬间就炸了,而太阳可以燃烧100亿年?
氢弹的原理就是核聚变,一般是利用氢或者氢的同位素聚变成更重的元素氦(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要想引发核聚变,需要的条件是极高的,至少需要上亿度的高温。为了达到这么高的温度,核聚变需要利用核裂变反应来获取足够高的能量,然后才能引发核聚变。而太阳的核心温度达到1500万度,远没有达到上亿度的高温,按理说太阳是不能发生核聚变的,...
月壤中氦-3浓度高,氦-3核聚变能量大废料少,月球氦-3能否开采?
核聚变作为一种能源获取方式,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轻元素如氦-3和氢的重同位素——氘进行结合,在极端条件下融合成一个新的原子核,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由于该过程的副产品仅为无害的氦气,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的能源解决方案。尽管核聚变技术具有诸多优势,要实现商业化应用仍面临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难...
人造太阳有多诱人?科学家:有了人造太阳,就有无限能源
其核聚变的能量源是氢元素核聚变,氢元素的核强相互作用非常强,这样在热核聚变过程中,氢元素就会融合成氦4元素,同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样人造太阳就会产生大量的能量,对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堆来说,都会把氢燃料炸弹来进行核聚变反应,通过核融合来产生能量。人造太阳的目的就是通过核聚变来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的...
“人造太阳”如何照亮未来
核聚变是两个轻原子核聚合、生成新的更重原子核,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巨大能量。太阳就是通过核聚变产生源源不断的能量,可控核聚变被称为“人造太阳”。目前可控核聚变有3条主要技术路线:磁约束、引力约束、惯性约束。主流的托卡马克装置属于磁约束,目前国际主流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作为核聚变燃料。从核聚变燃料看...
同样是核聚变,为什么太阳能够燃烧数百亿年,而氢弹一下就炸了?
等到二战结束之后,美苏两国进入冷战时期,为了在军事实力上压制对方,两国开始大力发展核武器。氢弹也属于核武器的一种,它主要是利用氢的核聚变反应形成爆炸的一种杀伤性武器。而太阳的燃烧同样是由核聚变反应所引起的,四个氢原子核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一个质量更重的氦原子核,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以此来维持太阳的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