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漏洞百出,司马懿为何执意撤军?诸葛亮:他如果不撤,必死
空城计发生在第一次北伐之际,正是诸葛亮最为意气风发之时。这时刘备和曹操全都已经去世了,虽然蜀中刘禅登基,但实际的掌权者却是诸葛亮。虽然遭遇了荆州之失和夷陵惨败,蜀国兵力损失惨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还是开启了北伐之路。除了蜀国休整得差不多了,更重要的原因是魏国出现了政权更迭,局势并不稳定。...
诸葛亮的空城计,也道出了司马懿的大智慧,成为三国最后赢家
其实空城计,诸葛亮确认无疑是赢了,但是司马懿也并非输了,相反他获得更大的胜利。诸葛亮错用马谡,丢失战略要地街亭,使得其遭受西城之危。几千名老弱病残是万万抵挡不住司马懿的十余万大军的,司马懿只要一声令下,片刻间西城将会荡然无存,诸葛亮也定然是不会存活的。可一场心理战却让司马懿带着十余万大军离开了...
一代战神粟裕,为什么会说诸葛亮不会打仗?
“诸葛亮是一位政治谋略家,打仗不行,更算不上军事家!即使按《三国演义》的描写,他最主要打过两次胜仗,也就是‘两把火’: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而后一把火还是周瑜烧的。六出祁山,当时魏强蜀弱,而他采取正面推进相持,怎么能以弱胜强呢?人说‘诸葛一生唯谨慎’,从军事上来看是不敢用奇兵,不会打仗”。
怪不得司马懿会撤兵,城楼上这两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的疑点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策——空城计。这个计策的核心,就是利用心理战术,以虚张声势的方式吓退来犯之敌。然而,要在兵力悬殊、形势危急的情况下施行这样的计策,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赌博。诸葛亮深知,司马懿是一个谨慎多疑的将领。多年来的交锋,让两人对彼此的性格和战术都有了深入的了...
司马懿早就识破了空城计,为何还要撤军?诸葛亮:他若不撤,必死
也正是因为这样,诸葛孔明用空城计成全了司马懿和自己。当时若是魏军攻入西城,那诸葛亮很有可能就死了,蜀汉很有可能就此结束。那司马懿的任务就完成了,自然成为了曹睿首先清算的对象。而诸葛亮继续牵制,屡次北伐,司马懿带兵阻挡北伐,根本不用担忧会被杀。
魏军又不是打不过蜀军,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时不趁机歼灭之?
在公元229年的那场被后世津津乐道的二度北伐大戏中,诸葛亮亲自挂帅,引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直冲向魏国的都城洛阳(www.e993.com)2024年12月19日。而魏军呢,仿佛是提前接到了撤退的剧本,未做丝毫抵抗便匆匆撤离,上演了一出令人瞠目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现代版“空城计”。蜀军虽然顺利地将城池纳入囊中,但胜利...
来来来……看@金桔小鸽鸽--裘识 的 #空城计 #诸葛亮 上城来。#...
2024-03-0413:53:1500:170来自北京时尚芭莎时尚芭莎官方大风号,为追求完美的女性用户,打造美好时尚的平台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既没有时间也无权力伐蜀,其更想建立西晋王朝
所以司马懿明白功高不仅震主,更会引起同僚的嫉妒。他不能锋芒过露,但又不能太大智若愚地无足轻重。这个分寸却被司马懿拿捏得十分准确,同时,诸葛亮也非常懂司马懿的处境。所以《三国演义》中就有了“空城计”这一说,它是符合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处境,和诸葛亮的智慧。而且世世代代的人都喜闻乐见,愿意相信。因为...
陈嘉明:我们为什么不能独立地发现新现象,提出新问题
澎湃新闻:怎么样去理解“理解”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意向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理解的?陈嘉明:举个例子,当司马懿遇到诸葛亮的空城计时,他就需要理解诸葛亮这么做是什么意思,其“意向性”是什么,需要读懂诸葛亮的心思。司马懿根据诸葛亮一生做事谨慎的个性,推断他不会轻易冒险,如此行事可能会有伏兵。
空城计时,诸葛亮为何要安排4个人在城门前扫地?司马懿心知肚明
“诸葛亮空城退仲达”的故事,直到现在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当时诸葛亮在面临魏国大军的追击时几乎无路可退,不得不上演一出“空城计”,否则蜀汉政权最后的家底很有可能在这一战中被司马懿的大军消耗完。公元228年,曹魏的皇帝曹丕过世没多久,新任的皇帝曹叡刚刚上任,诸葛亮就趁着魏国政局不稳的大好时机,发动了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