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 成人心血管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患者血液管理指南
包括体外循环预充及液体管理、体外循环抗凝和监测、围体外循环期血液制品输注和自体血液回输;通过文献检索形成循证医学证据;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GRADE)分级系统起草指南推荐意见;2023—2024年召开5次专家讨论会,最终形成19条推荐意见。
“国际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会暨2024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学术会议...
会议聚焦学科发展前沿,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方向,预计设立20多个学术版块,包括: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医疗健康大数据建设、麻醉与大数据科学、疼痛与人工智能、临床心血管麻醉、临床胸科麻醉、临床小儿麻醉、体外循环与生命支持、血液保护、舒适化医疗、医学发明创新与推广等领域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技术发展和经验...
来直播间,跟着专家了解“心尖上”的手术
2、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如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缩窄性心包炎剥脱术、体—肺循环分流术及部分冠状动脉搭桥术等,均可不用体外循环。这不仅避免了体外循环的影响,也降低了病人的费用。3、体外循环下的心脏不停跳手术,可以在保证心脏供应血液的条件下,切开心脏完成必要的手术,如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肺动脉瓣狭窄...
科普云讲堂第三季理论与实践—脑血流自主调节机制与体外循环策略
从本质上讲,体外循环是以血液为介质进行循环的呼吸支持的技术,因此体外循环的整个过程都是血液管理的过程。如何进一步改进体外循环技术,做好体外循环围术期的血液保护,减少血液破坏,尽可能回收术中失血,减少异体输血,同时保证体外循环安全有效,是我们每一个体外循环从业人员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近年来,体外循环技术又有了...
“醉”译献 | 心脏手术中的血液保护
微创体外循环:CPB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对止血有直接影响。从理论上讲,微创体外循环(MiECC)应该通过减少血液与空气的接触和使用较短的人工导管来减轻CPB的全身性损伤,肝素涂层使其具有更高的生物相容性。此外,预充量更少,血液稀释越少,红细胞压积越高,对ABT的需求就越少。
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一种严重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危重症心血管疾病(www.e993.com)2024年11月12日。近年来,随着医务人员对主动脉疾病认识的提高,以及影像诊断、心血管内外科、麻醉及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AD的诊出率不断提高,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但由于目前国际上仍缺乏关于AD治疗的大...
指南与共识 | 围术期出凝血管理麻醉专家共识(2020版)
对于老年患者和心肺功能较差的特殊患者,更重要的是临床评估和判断患者的氧供和氧耗平衡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以增加血液携氧能力,而不是单纯依据血红蛋白具体数值。输注红细胞时,也可尝试使用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POTTS)决定开始输注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及输注后的目标血红蛋白浓度。POTTS具体方法见表1。
面对血液供应紧张,亚心医院“开源节流”渡难关
和其它疾病手术相比,心脏手术难度大、耗时长,体外循环时间也长,需要的备血量较多。为此,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始终采用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包括自体血液回收技术、优化体外循环系统、实行无血手术等。如今为了缓解血源紧张,除了动员患者家属参加无偿献血外,医院也强化了血液保护的各项技术。武汉...
心脏手术不用一滴血,深圳这家医院是如何做到的?
临床医疗技术的创新也很重要,体外循环设备和回输技术的改进带来了更好的节血效果。2019年11月,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引进FW-SAVE系统,即“改良微创体外循环”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血液保护,减少术中及术后异体血制品输注。“现在几乎每台心脏手术我们都会对机器余血进行回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黄宇光:党领导下的中国麻醉医疗事业发展
随着麻醉学科的整体发展与亚专业建设,进而推动了危重症救治、疼痛诊疗、体外循环与生命支持、输血与血液保护、日间手术、加快术后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等领域的开拓与成长。2018年8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推动麻醉医疗事业跨越式发展的“21号文件”。《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