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诗人品读邱华栋“让报刊亭旧貌换新颜”诗??119首
邱华栋在提案中一一列举了他发现的报刊亭转型成功的案例:浙江杭州促进报刊亭与“城市书签”公益阅读活动结合,举办读书会吸引街坊参加,并通过视频直播扩大受众;广东广州对报刊亭进行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改造,实现24小时借阅图书,提供免费Wi-Fi和充电服务,还可以自动售货、存放快递、进行生活缴费,成为城市“百宝箱”;湖南长...
一家作文期刊的40年:《全国优秀作文选》办刊的行与思
题词是“我羡慕八十年代的中学生,你们的中学时代比我的中学时代美好得多。你们将是中华民族的栋梁,是中华民族的未来!铁凝1985年4月2日南京”。从这期开始,杂志开设了《校园文学》专栏,选登全国各地中学生写的文学作品,同时刊登各地文学社介绍和全国各个中学文学社名录。从1987年第1期开始,《全国优秀作文选》开设...
街头书报亭,消失的城市记忆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城市街头最多的就是书报事,书报享不大,也就三四平米,是由邮政部门投资兴建的,所以外形上有绿色的裙墙或檐带。在街上走不多远就有一个书报亭,亭前总有三三两两的人群在那里翻阅或购买书报,那简直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那时爱写作,偶有作品发表在各地的报刊上,如《环球时报》...
为什么我们还是应该好好告别《读者》
两人跑遍了兰州的书摊报亭,翻阅了市面上并不丰富的报刊,最终决定办一本内容丰富的文摘。“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这是《读者文摘》四十多年不变的办刊方针。“深刻”,从来都不是这本文摘刊物的追求,让人看得明白、看得愉悦才是它最重要的风格。当今天的我们习惯于将八十年代描述成某种“精英文...
留给纸媒的时间不多了。|读者|文学|传媒|青年文摘_网易订阅
在这个场景中,读者是市场,报刊亭是发行渠道,市场随着时代消亡,发行渠道也成为了一种过去式,如果刊物本身还想存在,那么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去维系自己的发行渠道。但这不是八十年代了,捆绑了新华书店就是捆绑了全国的实体书店,拥抱了邮政就是拥抱了所有的物流渠道。
西安记忆|冯仑:一边折腾、一边琢磨(连载之一)
八十年代是解放思想的时代,西安的文化界走在了时代的潮头,扮演了某种重要旗手引领者的角色(www.e993.com)2024年11月20日。文学界以陈忠实贾平凹路遥为代表的陕军东征;电影界以吴天明张艺谋芦苇为代表的西部现象;音乐界赵季平的民族风、经济学以张维迎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学者、以秦晖王子今辛德勇为代表的史学新锐、以及王富仁等等学术大家都是八十年代从西安...
惬意之城西峰丨曾经的小镇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西峰,自古便以物产丰富、土地肥沃而著称,曾以“陇东粮仓”而闻名遐迩。西峰位于东经107度,北纬35度,地处董志原腹地,南北长47.7公里,东西宽34.8公里,就像庆阳大地上一把打开的扇子。曾经的小镇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西峰迎来了她酝酿已久的华丽转身,从一个小镇,蜕变成了一个市。
八十年代大城市老照片,90后都没见过
八十年代大城市老照片,街边的一处报刊亭。报刊亭显得非常的老气,陈旧的木屋,装饰也非常的单调乏味,然而这在当时却是非常时尚的存在,报刊亭里有当下的杂志,报纸等等,还有一些小零食售卖,有时候人们走累了会停下来看看报纸,或者是小孩子们嘴馋了随便可以买到馋嘴的零食,是一代人的回忆。八十年代大城市老照片,一处河...
西安80年代火遍全国的小画册,看了就知道刘晓庆斯琴高娃的可塑
前段疫情居家期间,闲着没事干,把家里收藏多年的旧书旧杂志整理一番。翻出来好多久已不看的杂志,最多的就是八十年代西安发行的《电影之窗》。1980年1月《电影之窗》由西安市电影公司编辑出版,当时的电影公司在现在北院门的著名景点“高家大院“里办公,《电影之窗》也诞生于此。
他们想拍出中国的愁苦与愉悦、诉求与希望
上世纪90年代初,西方潮流文化一股脑儿地涌入中国。程博生活的天津是当时的一个音乐唱片集散地,学校附近的小商铺里堆着装着各种唱片的麻袋,一到周末便有许许多多留着长发、穿着欧美军装的文艺青年在里边淘碟。报刊亭里摆着《DV天下》之类的杂志,里面有贾樟柯、张元等第六代导演的报道。摇滚乐、录像带、打口音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