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毕节这本书丨来毕节这座古城,体验历史与文化之旅
乌撒之名,起源于彝族六祖分支中的第五支系,在几千年绵延跌宕的历史长河中,彝族六祖支系不断迁徙繁衍,第五支系“布”第二十四世孙默遮俄索率领族众在今威宁、赫章境内开疆拓土,一代代以父子连名的方式开枝散叶。后辈为纪念“默遮俄索”,就以“俄索”作为名称流传下来,渐渐地“俄索”变成了汉语音“乌撒”。自古...
贵州湄潭:茶的起源 古代茶事 历史名茶……这个博物馆很有看头
据了解,馆内内容主要包括序厅及“前言”“茶的起源”“古代茶事”“历史名茶”“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农垦茶叶”“茶叶科研”“茶叶供销与外贸”“当代茶业”“茶礼茶俗”共10部分43单元。馆内展陈图片共600多张,实物500多件,来自贵州贵阳、安顺、晴隆、贞丰、普安、威宁、平坝、金沙、习水、凤冈、思南、沿河、...
打开毕节这本书丨集威宁特产于一身的小吃是→
仿佛一夜之间,这道独具特色的小吃就在威宁大地普及开来。人人爱吃,家家会做,口口相传,代代相继。粑粑,百度词条这样解释:方言,指饼类食物。比起常见的黄粑、大饼之类,“小粑粑”个头就是“小”。尽管名字稍显随意,但小粑粑的做法却颇为讲究。面皮是用当地出产的小麦粉和荞麦粉共同制成的,两者的比例大有讲究,...
贵州威宁:一年一度彝族火把节(图)
7月29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迎来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期间,当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欢庆彝族火把节。7月29日,姑娘们盛装参加贵州省威宁县彝族火把节活动。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7月29日,人们在参加贵州省威宁县彝族火把节活动。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7月29日,火把手在贵州省威宁县彝族...
贵阳拾遗:600多年历史古堡,看过贵州烽火狼烟沧桑过往!
山上原建有道观一座,不知其历史起源;后道释合一,蔚为壮观,堪称黔中寺庙之首;历史沧桑、腥风血雨,几经焚毁、屡次重建。一、香炉岭历史过往01.水西建城堡明洪武五年(1372),贵州水西土司、水东土司归附明廷,水西霭翠与水东宋钦被任命为贵州宣慰司正副宣慰使。
茶马古道上的历史余音
在七星河岸边的岩石上,就留有众多的石刻,这就是著名的七星关摩崖(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古驿道旁的石壁上有摩崖石刻多方:其一为“黔服雄关”四字,横向楷书阴刻,每字0.5米见方;其二为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镌刻的“应星桥记”摩崖石刻,竖向楷书阴刻,共计633字,记七星关之地理位置、山川形胜、历史传说、地名起源等掌故及轶事。
史党社:东汉时期的民族交融及历史启示
作者:史党社来源:“先秦秦汉史”微信公众号原文刊载于《中国史研究动态》2022年第4期东汉时期全图(图源:《中国历史地图集》)一、东汉的民族关系东汉接续秦与西汉,是一个多民族王朝。由于长期政治统一所带来的经济、文化的融合和民族认同感的加强,东汉的疆域表现出相
一张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闻,又是明天的历史
《民工潮》1993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三),中国“民工潮”四大源头之一安徽省阜阳火车站的广场上,正在候车前往上海打工的农民工。中国社会形成“民工大潮”的时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先后经历过“无序流动”“有序流动”和目前“平稳理性”的三个阶段。于文国摄...
对彝族历史文化和原始宗教的再认识
如根据彝文史料记载可以知道彝族历史之最:即最早的部族———哎哺、尼能、实勺、更因、木咪、邛普;最早的父系始祖(传说)———希母遮;最早的君长———赤叩、皮聂;最早的大臣比偶、比得;最早的毕摩———实楚、乍木;??。古地名:罢第赫吐(贵州威宁草海),各池赫(也叫鲁夺赫,滇池),...
收藏!毕节的九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下发(国发〔2006〕18号),由威宁自治县申报的“彝族撮泰吉”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229;编号:IV-85;项目名称:彝族撮泰吉;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