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网瘾”学校被指虐待学生 校方负责人: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任伟强承认,此前确实对学生采取了一些不当的管教手段,但如果没有这些手段,怎么管得住这些“问题”孩子,“学生同样的错误反反复复的犯只能给与他警示了,我们有个戒尺是打手心的,一般不会超过五下。”至于所谓的错误,任伟强解释,“比如在学校里团结一小部分人,对自己看得不顺眼就去冷言冷语、排挤,甚至去欺压人家。
管住“熊孩子”,“戒尺”如何用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治理研究院教授章友德认为,惩戒规则采取的是“定性+列举”的方式,不可能穷尽所有意外,只依靠规则来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仍不够完善,还要依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配合,完善举证、质证、裁判等程序,使学校和教师受到一个完备法律法规体系的保护。焦点三:当罚不罚,犯错更大,学校和...
把“戒尺”还给教师,真敢用吗?
比如,有一所学校的校长室里就放着一块竹板,是专门用于惩戒学生的。犯了错的学生可以接受挨打,也可以提出休学几天回家反省。教师的惩戒权是写进校规里的,当事学生和家长也无话可说。”惠中说,对学生表扬太多,把他们捧上天,也不见得是好事,但谈批评色变,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惩戒的不惩戒,也不是什么负责任的态...
中青评论:教师手中的“戒尺”,该如何用好?
对此,《广州日报》评论文章《教师要敢用、能用、善用“戒尺”》直接点出了学校需要履行的责任。作者写道:“最重要的一点,不能让教师‘动辄得咎’。当前在一些地方、部分学校,只要家长来闹,校方立马低头‘认怂’;但凡师生因管教产生矛盾,错的一定不是学生。个别地方教育部门、学校甚至将家长投诉举报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
教书育人,该如何挥动“戒尺”?丨睡前聊一会儿
实际上,相比于手中有戒尺,更重要的是心中有戒尺。最好的惩戒,一定是惩之有方、惩之有度和惩之有情,绝非简单粗暴的体罚。犯了过错怎么办?有教师与学生订立“君子协议”:放学后留在教室半小时,背诵经典;制作小礼物送给受伤害的同学并表示歉意……这些措施具有一定的惩戒效果,也不至于给受罚者带来伤害,有...
“戒尺”该不该重回课堂?
把“戒尺”还给老师,使之对“熊孩子”进行适当的惩戒,大多数人都能接受,但问题难就难在“适当”二字(www.e993.com)2024年11月7日。一些人认为,还给老师的戒尺要有精准“刻度”,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条例或规定只能就大方向进行规定,何时、如何举起戒尺,力度如何,这些都要靠教师因人而异的自由裁量,单...
规定不明、边界不清 教师如何掌握手中戒尺?
教师如何掌握手中戒尺●教师惩戒是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合范行为,对学生的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产生悔改之意,以达到矫正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现实教育活动中依然存在对教师惩戒行为的合理限度缺乏明确规定等问题,使得体罚与惩戒的边界不清晰。教育惩戒不等于暴力和体罚,教师法的修订工作应当将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予以...
师道尊严必须“戒尺”高悬
尊师重教,全社会应该如何力行?这就得先说说“戒尺”这种教具。戒尺是旧时私塾先生惩戒学生的工具,“戒”是警戒、惩戒,“尺”是尺度、标尺。今天,老师掌手责罚的“戒尺”已经消失,但我们心中不能没有“戒尺”。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我们心中无“戒”、心中无“尺”,恐怕很难培养出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新华网评:教师的“戒尺”不该如此烫手
让“戒尺”有力度。学校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支持教师正当履行惩戒权,发生纠纷,要站出来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不能把老师推出去“背锅”“顶雷”。教师遭遇威胁、侮辱、伤害,学校、教育部门、公安机关要依法追究,不让教师寒心。让“戒尺”有温度。厚爱与严管本就是一体两面。手持戒尺,心中有爱,这本身也是维护教师...
话说“戒尺”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用于惩戒学生的一种教学工具,也叫“尺”“戒方”,还称“戒饬”。“戒”即警戒、惩戒之意,“尺”是尺度、标尺,戒尺的目的是警醒、约束学生,维持课堂纪律。在古代,戒尺是先生身份的象征,代表着教育的威严与神圣。汉代开始,戒尺正式成为教育工具。当时的私塾教育非常重视戒尺的使用,不仅用以纠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