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看完苏轼的一生,血泪辛酸,颠沛流离,尽数化作了千古名篇
公元1037年,距离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大宋已经过去77年了,在山清水秀的四川眉山,一代文豪苏轼出生了,苏家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在当地不算巨富之家,但也衣食无忧,苏轼自幼聪慧,又有父亲苏洵的教导,11岁就写下了自己的作品《黠鼠赋》。16岁苏轼与王弗结婚,19岁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出川入汴京,也就是开封参加科...
国学论谭 | 方笑一:苏轼的应试之路
在给张方平的信中,苏洵郑重推荐自己的两个儿子,他说自己五十岁了,在科举考试方面也就不存什么奢望了,但两个儿子实在优秀,所以想带着他们进京,希望张方平能够观察并培养他们。苏洵又带着苏轼兄弟去成都拜见张方平。张方平特地写信给身在朝中的欧阳修,介绍苏洵父子。当时,张方平与欧阳修的关系并不融洽。苏洵的做法,和...
苏轼的应试之路
在给张方平的信中,苏洵郑重推荐自己的两个儿子,他说自己五十岁了,在科举考试方面也就不存什么奢望了,但两个儿子实在优秀,所以想带着他们进京,希望张方平能够观察并培养他们。苏洵又带着苏轼兄弟去成都拜见张方平。张方平特地写信给身在朝中的欧阳修,介绍苏洵父子。当时,张方平与欧阳修的关系并不融洽。苏洵的做法,和...
欧阳修:读了苏轼的信不觉喜极流汗,痛快极了,老夫应该给
信中说:读了苏轼的信不觉喜极流汗,痛快极了,老夫应该给他让路,让他出人头地!苏轼果然没有辜负欧阳修的厚望,他进士及第后久任地方官,不但为百姓兴利造福,还写下了大量流传千古的诗词和赋,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儿了苏轼和苏辙中进士,老爹苏洵写了一首诗自嘲,仅4句字字扎
苏洵就不必说了就不用说了,哪个父亲都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好,何况他是两个儿子都这么优秀,一个才21岁,一个才19岁。但是骄傲归骄傲,他的操作却亮了,知道消息后他当即写了首诗自嘲,短短20个字可谓相当扎心了: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不要低估一千年前的伟大女性:她,苏轼的母亲
但程夫人始终相信:苏洵不是街坊口中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只是他的才华需要更长时间的打磨锤炼(www.e993.com)2024年11月28日。程夫人之所以大气而从容,表面上是对丈夫的无条件盲信,其实是根源于自己内心的自信:信自己的识见、信自己的判断、信自己的眼光、信自己予以苏洵的影响。没有程夫人的这一份自信,根本不会有名闻天下的三苏。
永远明亮的苏轼
他在黄州写《猪肉赋》,是因为那里猪肉便宜得要命。在岭南时,只买得到羊骨头,还很高兴地写信吹嘘,说羊骨头用酒略烤,其间碎肉如吃螃蟹。在海南时,连米都短缺了,就想“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打算蹭一顿海南鸡饭。本质上,苏轼在吃上所得的快乐都是苦中作乐。他自己总结:“一曰无事以当贵,...
我们为什么喜欢苏轼?
这与大多数以苏轼为主角的民间故事类似:无非讲苏轼“过于聪明”,终于吃了一个教训,以告诫世人聪明不可过于外露等等。但其实,苏轼到黄州时,也不是年少气盛时节了,那时他已经40多岁。父亲苏洵于十四年前过世,众口传诵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老夫聊发少年狂”都已写成。
苏轼写的《表忠观》,也被退稿
1078年8月,赵抃邀请曾为杭州通判的苏轼撰并书写碑记。苏轼对此事很重视,一笔一划很是下功夫:“文极老洁,铭词亦雄劲动人”。赵抃与苏氏父子三人皆有来往,赵抃在成都任职期间赞赏苏轼家族,推荐苏洵获校书郎职,苏轼深表感激,两人书信诗文往来密切,属于忘年交。
台北故宫“人气国宝展”:五封信看尽苏轼的一生
苏洵这时的身体也不太好,没有时间给朋友杜叔元写信问候。近期又收到了苏轼堂兄宝月的来信,宝月在信中也提到了杜叔元。(宝月很早就出家了,苏轼的弟弟苏辙带回唐人摹本《兰亭序》,就曾交给了宝月来刻碑。)而且杜叔元的儿子杜道源刚任监簿一职时,他也没有来得及祝贺,于是苏洵让苏轼帮忙给杜叔元写了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