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重阳节赏菊写下这首趣诗,前四句模仿李白,却句句超越了李白
苏轼有一次和他的好友王巩于重阳节赏菊,诗人们赏菊必然都要喝酒作诗,他俩也不例外。俩人都喝醉了,看着眼前的美景,好友王巩先写下了一首诗,苏轼便与之唱和,遂也写下了这首趣诗,前四句模仿李白,却句句超越了李白,赏菊诗中最为捧腹,却句句蕴含深意:《九日次韵王巩》北宋·苏轼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
苏轼与苏辙:与君世世为兄弟
首先,子由为人,怎么想就怎么说,是诚实不欺的君子;其次,子由从小心胸旷达,天资近道,是通达事理的智者;再次,苏轼甚至对学生说:“子由的文章实际上比我写得好,只是他为人低调,不为世俗所知,他的文章就像他的为人,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其中透露着秀杰之气。”因此,他情不自禁地称赞道:“岂独为吾弟,要...
李白苏轼为何在河南留下这么多诗篇?
他前往陕西任职,弟弟苏辙从开封一直送到郑州西门外,兄弟俩在今天的郑州市中原路一带依依不舍。走到渑池崤函古道,苏轼寻找当年随父亲进京赶考时痕迹,却一无所获,惆怅不已,写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往事往往如鸿飞雪化,再无踪迹,“雪泥鸿爪”的感慨遂深入人心。
苏轼两兄弟的中秋,缺了点圆满
苏轼签书凤翔判官时,两人第一次远别,苏轼的感慨化为金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知密州时,两人分别已经七年了,上次见面还是熙宁四年(1071年)深秋。当时去杭州任通判的大苏,约上小苏一起去颍州拜访已致仕的恩师欧阳修。颍州西湖边,归鸟投林,银釭亮烛,画舫...
陈持平:我画我说苏轼苏辙和他们的“怀渑池”“渑池怀旧”
宋朝大文学家苏辙(字子由)写了一首诗「怀渑池寄子瞻兄」给其兄长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原文如下: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苏轼:一生17次失宠、遭贬,却始终未丧命?朝廷有个二把手弟弟!
苏辙恍悟:哥哥可能早已料到了死期将至了(www.e993.com)2024年11月11日。随后,苏辙怀着巨大的悲痛为哥哥撰写了《东坡先生墓志铭》,为他写墓志铭,也是他们兄弟俩最初的约定。他们曾约好:谁先死,后死的那个人就要为先死者写墓志铭。第二年,苏辙按照苏轼生前的嘱托,将他葬在了嵩山之下。
苏轼与佛印
《减字木兰花》词:“郑庄好客,容我楼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早,莹骨冰肌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此词表面只说苏轼感谢许仲涂的款待之情,而妙在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八个字作为句首,将苏轼批准的意见写进了词中,他用婉曲巧妙的方式建议同意她俩的请求...
苏轼苏辙唱和诗题序
苏辙与苏轼在唱和诗的题序中沟通来往、互相交流,不断地传递着彼此的相思之意。唱和诗中二苏皆有题序的第二种情况是苏轼比苏辙内容丰富的8组25首诗,这一组诗体现出了苏轼对题序的自觉发展。不过,虽然苏辙的题序相对简单短小,但苏辙以诗歌正文对苏轼的题序内容进行了丰富。苏轼《玉盘盂并引》之序字,苏辙《...
【国学】漫谈“中秋”:只因思念一人,苏轼咏月词作“尽废”其他
词的开始两句,字里行间、描写的是兄弟间七年不见的思念之情;接下来,写兄弟同游、赏月赏乐时,油然而生的喜愉。词的最后,苏辙转念想:中秋后、两人又要分开,宦海沉浮,再聚不知何时。于是,顿生眷眷不舍之意,悲从心来,“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意思是:我们哥儿俩千万不要像怀才不遇的王粲那样,后半生流落天...
深夜梦见亡妻,写下“千古第一悼亡词”
开头短短的13个字,更是很好将苏轼对逝世十年的亡妻的无尽思念之情,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读起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读到这里,不禁感叹:苏轼不愧为历史上的一代大文豪,所写诗词,虽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但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却言无不尽。当然了,关于苏轼的经典诗词,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