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群:全球文明史书写与共同的历史叙事
往来、交流为主体的新的文明史观的叙事模式,更是把这种叙事模式作为一种理论自觉贯穿于全球文明史的书写之中,将历史上不同的文明单元都视作同样重要的人类文明组成部分,提倡复线的文明发展观,拒绝以往和当下各种“中心论”,从而摆脱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中心与边缘等这样一些长期盘踞文明史研究中带有高下优劣之分的...
历史事实与文学书写的融通:茨威格的历史特写
在茨威格致罗曼·罗兰的信中,他曾写道:“为了写好历史人物,人们必须先去认识活着的人。……仅仅当一名历史学家是永远不够的,他必须同时是一个了解时世的心理学家。”出于对心理学研究的兴趣和认识,茨威格从文学史家格奥尔·勃兰兑斯和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人那里吸收养分,从心理分析角度剖析历史人物的内心活...
悦评丨栗树评《中国古代音乐史话》:理国乐文脉 展中华文明
有学者曾言:“历史是事实,不是想象;历史是关于国家、民族以至人类社会发展大势及一般规律的事实与确证,而非碎片化的个人经历和记忆。”对音乐史学研究者来说,其历史书写需以“史真”为基本标准,要能够客观科学地描述和阐释音乐的历史,通过思辨记录历史的音乐事象来探寻音乐发展的历史真实,揭示音乐发展的历史规律、为...
【民族文化】《格萨尔》的历史叙事与文化记忆‖诺布旺丹
综上所述,“历史叙事”是世界上诸多其他史诗产生的起点,但多数史诗由于其时代的久远性,其真实历史面目无法从文字性文献资料和民俗生活等得到复原,只能通过神话、考古等形式间接稽考和获取。即使这样,学者们仍然对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和《伊利亚特》以及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甚至德国...
历史学家王汎森:当下我们该如何读史
西方不像中国那么重视,但也不像印度那样轻视历史。不过希腊、罗马以来的史学,与中国正史的写作风格不太一样。捷克汉学家普实克(JaroslavPrusek,1906—1980)曾提到过,西方史学的书写方式受史诗的影响,故其历史叙述,从开始便好似有一条线索将众史实绾合在一起,形成一条高度同质的史实大河(homogeneousstream)...
张利娟:论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鸦片战争叙事
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叙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本末倒置,颠倒黑白,过于强调中英的文化差异和清政府的傲慢愚昧无知,虽有提及寻找商品的销售市场,但是在轻描淡写(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教科书通过一系列文字、图片、学生活动的描述,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到中国的愚昧上。英国教科书用文化冲突论掩盖了鸦片战争英国侵略中国这一赤裸裸的事实。
历史的镜像:陈士榘将军回忆录背后的真相探讨
事实上,战争中的胜负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对陈毅的批评,并非出于个人恩怨,而是基于战局考量。而王德、黄野松的叙述,却有意无意地将这种正常的军事决策过程复杂化、阴谋化,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更是对当事人及其战友的不公。再看序文的后续章节,如《积极参与制定...
葛剑雄:历史真实和文学虚构
我们再看看《史记》中的《鸿门宴》,司马迁的叙述仿佛身临其境,然而事实上他与那段历史相隔甚远。鸿门宴中的诸多细节,如樊哙闯入宴会,项羽赐予生肉,他随即在盾牌上割食,这样的细节在当时真的会有记录吗?我认为,史官们大概不会记录这些琐碎之事。尽管《史记》中许多情节写得栩栩如生,但仔细看来,它们与鉏麑自杀前的...
左玉河:口述历史视域中的真实性
第一重帷幕是从历史之真到记忆之真,即从口述者亲身经历的历史真实,到口述者将历史事实存储为历史记忆的过程。历史真实经过口述者的记忆存储、保持与回忆诸环节的过滤与筛选,形成了历史记忆。这中间因记忆的特殊机能而使历史事实有所变形,并非全部的历史真实都存储为历史记忆,大脑中存储的历史记忆之真也与历史之真有...
访谈| 孙江:历史书写新视角——词汇背后的近代中国变迁
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续的血雨腥风给不同阶层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在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来临之前,法国人原本想以和解为主题策划纪念活动,后来发现不同记忆和不同观点的人之间的隔阂太大,最后干脆各行其是。实际上,19世纪下中叶以后,法国历史叙述的主旋律是在抚慰伤痕、建立民族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