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居正的悲剧人生看明朝的内阁制度
此后,明朝的奏章就先到了内阁手中,内阁阅读完之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向皇帝提出几条建议,称为“票拟”,皇帝觉得可行就撕掉“票拟”条子,自己用红笔写出正式决策意见,称为“批红”。此时的内阁由于有了“票拟”的权力,已经比在太祖朝时干专业秘书的活上升了好几个层级,有了左右皇帝意志的可能。所以,宫廷...
本是帮助皇帝分担政务,却发展成权力中枢,谈内阁制度的发展
首辅制度正式形成于明中叶。资格最老、最受皇帝信任的大学士被称为首辅,负主要责任;其余的大学士称群辅,权力比首辅小得多,是其助手。《明史》卷三○六叙述这种情形说:“内阁调旨,惟出首辅一人,余但参议论而已。”仁、宣时期阁权之迅速增长,与当时的阁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的特殊身份有关。他...
明宣宗完善内阁制度、整饬吏治,但对言官也未必容忍
明仁宗时期,明仁宗改组了内阁制度,确立了大明另类“丞相”的存在,而朱瞻基即位后,对于治国有方的几位阁臣委以重任,因为明面上不能存在丞相了,所以朱瞻基引入了“票拟”这么一个东西。他规定,奏折每天先送到阁臣们手上,然后让他们先查阅,在看完了奏折之后,他们要将他们的意见、方案写在另一份文件上,最后一同...
均平赋役与统一征银:张居正改革及一条鞭法的推广
"秦晖将这种现象概括为“黄宗羲定律,明确提出;“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总是将旧的苛捐杂税归并统一征收,以图减少加派之弊。但是改税后,随着统治者的需求,又生出新的加派名目,每次赋役改革,就成为加征加派事实上的承认,简化征收,成为此后加征的起点。随着加派日繁,又开始孕育下次的改革。”要言之,一条鞭法实际上...
樊树志《重写晚明史》
内容简介著名明史学者樊树志教授用五卷两百余万字图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视野和生动鲜活的细节刻画笔法,生动描绘了晚明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呈现晚明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大变局。本套书图文双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写晚明史》首次与读者见面。樊树志先生从嘉靖中期内阁更替落笔,以清初吴梅村“忍死偷...
明朝内阁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又对明朝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这种制度是从仁宗、宣宗时期开始的,来自中外的奏章都可以内阁学士先用小票墨书贴于书面进呈皇帝,被称为“条旨”,也就是“票拟”(www.e993.com)2024年11月26日。仁、宣时期,票拟还没有形成制度,遇到重大事情,还是召见大臣面议。直到明英宗即位后,内阁制度发生了质的变化。明英宗即位的时候,只有九岁,根本不能亲政,太皇太后张氏为了避嫌干政,...
明宣宗完善了内阁制度但也埋下了宦官专政的祸根
这段时间内阁身份实现突破性提升的重要标志,就是“票拟”权的获得—即在奏章提交给皇帝之前,由内阁学士写个小纸条附上、随后再呈报。这等于获得了代替皇帝起草批示的权力,颇有前代宰相的架势。明朝中央集权示意图内阁制的完善,对于维护明朝政局起到积极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它确保了明朝的政府是“士人朝廷”,走在...
“阅读日本”书系:《日本内阁制度》
“阅读日本”书系:《日本内阁制度》《日本内阁制度》发行日期:2017.09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者:山口二郎/著吕耀东谢若初王惠波/译(责编:张丽娅、陈建军)
李小波:明代内阁密揭制度考析
我们不妨认为,密揭和票拟是明代内阁权重的两大制度基础。现代学者研究明代内阁制度,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密揭。不过有关密揭的专门研究,直到近十余年才陆续出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集中于研究某一时段,其中嘉靖朝因有貌似特殊的专赐诸臣“银印密疏”之举,加之留存史料颇多,因此受关注最多;嘉靖朝之外,还有学者...
策说:浅析明朝内阁制度,皇帝多年不上朝,国家为何仍能运转?
内阁大臣其中特别是票拟制度的建立上。使得内阁大臣们,从专门给皇帝写文件的普通职员变成了如今政策的制定者,票拟是内阁议政职的进一步扩大和延伸,是大学士的基本职责为“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平允庶政”是其目的,也是票拟的本质。《明史》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