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龙蛇,丹心一片 谈邓拓同志的人格、思想和学问
有时遇到国内外重大问题需要报纸及时发言,他就直接来到校对科,写一张稿纸,送到排字房排一张。等到最后一张写好,片刻,社论的小样已全部送来了,他再润色一遍,就可以送审了。理论周刊:能否举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庞旸:在《人民日报》,至今传颂着邓拓写文章的一段佳话。1951年冬的一天,已是深夜12时了,中共中央办...
周其仁是怎么做学问的?
“猜测”、“推理”之后,他的结论是:“从来没有看到谁下达全国推广计划,但是不知不觉之间,老百姓用很低的价钱,就可以享受各地历史知名小吃。反省起来,这早就是一个应该追问的经济现象。举一反三,‘保护知识产权’原来有多条路线可走。自发市场选择里面的学问,世人千万不可轻看。”类似的故事,在周其仁的专栏里...
报纸已无人问津,报社却还在大量印刷,到底是哪些人还在看?
每一份报纸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上面记录着当年的事情,重要的新闻、社会的各种变化、还有那些年流行的文化潮流。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翻阅这些旧报纸就像能看到那时候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关心些什么事。而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这些报纸就是无价之宝,是研究历史和社会变迁的重要依据。通过报纸上的文字和图片,学...
张勇传院士:做人做学问要像水一样既柔且刚
闲暇时,他喜爱练习书法,最常写的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他常常对学生说:“做人做学问的态度就要像水一样,既柔且刚。无论面对怎样的挫折,都不要影响自己的信念、目标以及做人的准则。不管是风平浪静还是惊涛骇浪,都永不停息地流淌下去,流过山川,流过平原,给人类带来永无穷尽的资源和福祉。”中...
院士观点 | 谢友柏:学知识 做学问 追求真理
上大学时候,他省吃俭用、卖旧报纸,只为买到梦寐以求的苏联出版的那套关于机械设计与机械零件的权威书阅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上海锅炉厂给工人上课期间,他曾拿着100瓦的灯泡挑灯夜战,熬了好几个通宵看完了苏联关于机械强度的三本权威专著;在科研路上,他亦始终坚持边干边学、主动求知、自主学习,从机械零件转战...
日记探微|叶德辉“门下走狗”杨树达
前日伯兄往谒,先生问兄有无有志小学之人,故余特令寿侄钞写《释名新略例》《助字辨略跋》及《史记订补序》《后汉书集解跋》诸文,拟以为贽而求见焉(www.e993.com)2024年12月18日。叶德辉求师、拜师,总以学问为第一标准。也因此,杨树达甚至打算拜章太炎为师,杨氏1932年4月3日日记:“晚饭后,检斋以电话约到鸿春楼,渠方从太炎处归,...
上野千鹤子:驱动我的,是那些别扭、执念和疙瘩|三明治荐书
“女人研究女人过于主观”“不中立就不算学问”“男人怎么就不能研究女人了”……女性学刚成立就遭到各方批判。学术界对“中立”与“客观”的信仰至今根深蒂固,甚至有人当面对我说:“女性学?那算哪门子的学问?”当事人研究的立场便是“我就是我自己的专家”。女人最了解女人,那就让我们女人来研究女人吧—...
上野千鹤子:提问永远意味着“提自己的问题”
“女人研究女人过于主观”“不中立就不算学问”“男人怎么就不能研究女人了”……女性学刚成立就遭到各方批判。学术界对“中立”与“客观”的信仰至今根深蒂固,甚至有人当面对我说:“女性学?那算哪门子的学问?”当事人研究的立场便是“我就是我自己的专家”。女人最了解女人,那就让我们女人来研究女人吧—...
一个百年家族连接的中国现代史
两年以后,七姑婆韩权华也考进了北大预科,但因为她太漂亮了,当年的记者形容她“长身玉立,洒然出尘”,就发生了一个已婚的老师给她写情书的事情。韩权华义正辞严地把这封情书公布了,登在报纸上,引发轩然大波,是当年的一个大八卦。那个老师姓杨,学校发起了“驱杨”运动,他就辞职了。风波过后,韩权华也离开了北大,...
钛媒体独家对话薛兆丰:“不要那么多社交,不要听那些流行的话”
薛兆丰:写过文章的人,就有这个经验,写得不好,就实在不知道怎么改了,就放弃了。写得好的,就改。改到什么时候?周其仁老师跟我说,他见到他的领导,文章在报纸发表了,他还在那改。你问我,要看什么?要看的多了。因为你知道哪里你可以改进,可以做得更好,因为你爱它,你喜欢它。我的文章就是改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