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怎么就成了毕业生的心病
“论文查重有必要,提升质量更关键。”程德安认为,高校需进一步完善论文质量审核方法,多维度评阅论文,破除将论文查重率作为进入答辩的绝对标准。由于人文社科与理工科的论文写作性质不同,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科进行查重标准分级,对一些人文社科专业的论文适当降低查重要求。例如,政策文本分析、研究名人观点、引用法律条文和历史...
专家建议:取消论文盲审
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及《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基本规范》,对“健全学位论文评阅制度”特别强调:“论文评阅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外单位同行专家参与,加强匿名评阅等适合本单位实际的论文评阅制度建设。”自此,双向匿名评审模式在我...
学位论文盲审专家被人肉?让当下的盲审制度情何以堪!
同时,提高评审专家的专业性和匹配度也很重要,至少要保证评审专家与论文主题的高度相关,避免非专业评审。再比如,在汇总评审意见时,是不是应该谨慎赋予评审一票否决权,而是要综合考虑多个评审意见的权重,避免单一否定意见对论文评审结果产生过大影响。相对的,培养单位也应该参与到学位论文评价的过程中,以免过份依赖外部评审...
新《学位法》来了,学位论文不再非写不可?
她认为,关于抽检制度,抽查论文的专家是否合适,意见是否合理,这些都可能存在分歧,如何遴选抽检专家委员会还缺乏较为明确的规范性文件。《学位法》提出,学位授予单位应当为研究生配备品行、学术能力皆优良的导师,建立导师的遴选、考核、监督和动态调整机制。在林峥看来,虽然抽检等制度能够对导师起到一定约束作用,学位复核...
河北师大学生称被要求帮留学生改论文,留学生通过自己却未获博士...
在念红丽“体育学院博士论文答辩评审意见”表上,念红丽的论文结论是“经评议,该论文达到博士研究生毕业水平。”她顺利获得了博士毕业证,但是没能拿到博士学位证。念红丽提供了2023年她与校方沟通的电话录音,一位负责人在电话中向她确认恰尔巴提已经拿到博士学位。
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评审质量
严格的评审制度环节有助于论文质量的提升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洪捷曾以全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专家评阅意见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不合格学位论文大致存在六大问题,包括:“作者科研能力不足”“论文规范性欠缺”“论文创新性和价值性不高”“文献综述质量较低”“作者学术态度和行为不端正”及“选题意义和严谨性...
被学位论文盲审“误判”卡住的硕博生 | 深度报道
最后一份专家意见的结果出乎陈亮的预料:总体评价为一般、评阅结果是大修改。根据学校规定,如果出现“大修改”的评阅结果,需要修改30天以上,并再送原专家评阅。30天的修改时间,意味着让陈亮无法如期毕业。此外,这位专家的《评阅意见》表达了对陈亮论文题目定义上的分歧。该专家认为论文题目和方法不匹配,却未在论文的...
是“恶意评审”还是“贼喊捉贼”?对文科博士论文评审的反思
前不久,一篇题为《“恶意评审”如何评价和运用?基于武汉大学一篇博士论文评审意见的分析》的文章引发热议。该文作者、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指出其指导的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遭遇一位匿名评审专家“恶意评审”,使其面临无法按期毕业的风险。他在文章中感慨:“一个充满敌意、极其不负责任、毫无学理依据的恶意评审,却...
武大教授称博士弟子论文遭“恶意评审”,学界如何看“盲审”?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评审意见看上去比较靠谱”,“外审专家是认真看了论文的,也是一家之言,没有觉得有多大恶意,要允许别人有不同意见。导师若有异议可申请复议外审。”还有人认为,“仅从文中所提及的内容来看,感觉是长年在国内的老师和在国外受过训练的老师对于如何做研究和如何评价研究之间的矛盾。似乎这位评审人...
光明网评论员:论文“盲”审规则应更趋“明”
不过显然,对事件的关注和讨论并未随着学校申诉机制的启动而消退。在社交媒体上,不少高校教师顺着已经扔出的“探路石子”,分享自己指导的论文遭遇“莫名其妙”匿名评审的经历,如评审意见过于粗疏,对同一篇论文不同评审者给出的评价反差过大等等,讨论也逐渐聚焦在一个问题上:如何减少毕业论文匿名评审的“误伤”?